熊蓋站 - 首頁

  Plurk Twitter    

» 您尚未 登入註冊 | 說明 | 娛樂中心 | 點歌 | 聊天留言 | 最新 | 精華 | 論壇 | 資訊 | 首頁 | 影音模式

熊蓋站  -> 硬體資訊  -> 【分享】淺談超頻

--> 本頁主題: 【分享】淺談超頻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可列印版本
andy6989


終身成就獎
頭銜:論壇執行長論壇執行長

∷ 職務: 站長 該帥哥目前不在線
∷ 編號: 1
∷ 級別: 天使會員
∷ 發帖: 8098
∷ 威望: 6189
∷ 財富: 36813 蓋幣
∷ 貢獻: 173
∷ 配偶: 單身
∷ 家族: 無門無派
∷ 註冊: 2005-01-30
∷ 上次: 2019-03-27
鮮花(55)
寵物資料

寵物狀態:生存
寵物級別:287 -最終進化-
寵物PK:開(接受挑戰)
HP:7275/7275
MP:674/674
SP:4800/5000
EXP:86%
  【字體: Plurk Twitter 
【本站推薦】:
 【分享】淺談超頻

超頻是從586時代開始的486電腦出現的時侯、由於CPU的外頻倍頻很少,而且大部分的主機板設計沒有可供調整的地方、因此那時沒有所謂的超頻、直到電腦科技發展到586中期、intel 開發出P-133、166、200的CPU時、超頻才開始被有心人所注意、而頻率的設定可不像現在那麼方便可在BIOS中設定、必須在主機板上利用Jumper來調整什麼是超頻呢? 以CPU而言簡而言之就是使用廠商規定以外、更高或更多的外頻、倍頻、來執行電腦、就是超頻了、CPU的速度調整的基本方法為:
內頻 = 外頻 x 倍頻
內頻是一般所說的CPU速度、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的P-iii 是500的、這個500的數字就是指內頻了通常是以MHz為單位、由以上簡單的公式得知、內頻的速度是外頻(Extemal Clock)和倍頻(Bus Frequency、簡稱BF)相乘所得到結果、因此改變外頻或倍頻、CPU的速度就跟著改變了、超頻就是以此方法來達成的!!

然而超頻又分為三種: 一是改變CPU執行的速度; 另一是改變電腦周邊的運作效能、而第三種方式就是前兩種方式的綜合、舉例說明:

以P-133(66x2)為例、當外頻相同為66時、倍頻改為3x時、P-133則跑200MHz(即66x3)、這時CPU便以更快的速度來處理資料了、此為第一種方式

而第二種呢? 我們以P-166(66x2.5)為例、當外頻改為83,而倍頻改為2x、P-166還是跑166MHz、從外觀上看不出有所改變、但是各周邊(硬碟、VGA卡、記憶體....)實際上已由33MHz(66/2=33)、變為41.5(83/2=41.5)、時脈以更緊湊更高速的頻率執行中、當然效能也就提升了、這就是大家所說的超周邊設備方式!!

第三種應該不用我詳細說明了、只稍微提一下、外頻和倍頻都修改、使其把周邊設備和CPU的速度和效能發揮到極限、以達到超頻的最高境界!
在超頻的過程、由於提高頻率、以致於資料傳輸時訊號變得比較模糊、因此電腦會比較不穩容易產生當機現象、(也因為是這個原因、在當時超頻讓人感覺很不好、留下很糟的印象)這時把電壓調高、就可提升訊號清晰度、有助於超頻的成功率、所以適度的調升電壓、對超頻來說是必要的、而電壓的調整也可說是超頻的重要的技巧之一、然而當時的P54C(即Pentium CPU、而P55C是Pentium MMX CPU)所使用的電壓是3.2~3.3V,可調的電壓少之又少、超頻能否成功只有一半的機會、而另一半的機率可說是靠運氣了!!

AGP(Advenced Graphics Port)匯流排的出現
之後電腦進入多媒體時代、Intel力拱具有MMX工能的CPU、影像處理資料也愈來愈大、因為PCI匯流排在資料傳輸量上只有32bit資料頻寬,速度為 33MHz(66/2=33)、最高125.88 MB/Sec的效率、漸漸不能符合需求、於是Intel的工程師們努力研發下一代的PCI規格、在研發的過程碰到了瓶頸、沒有開發出下一代的PCI、但是卻誤打誤撞的開發出AGP新規格來!!
雖然已有83、75 的外頻、但是此時的電腦仍然是以支援66外頻為主要的規格、83與75的外頻只能算是非正式的外頻、因此主機板上的AGP、PCI的槽插與外頻的關係為:
PCI的速度 = 外頻 x 1/2 ==> 33MHz = 66 x 1/2
AGP的速度 = 外頻 x 1 ==> 66MHz = 66 x 1
也就是說PCI的速度是以外頻的半速在運作、而AGP則是以外頻的等速運作 (各位注意! 這就是基本的AGP、PCI除頻觀念)、前面有提到、當我們在超頻時、增加外頻的速度、而各周邊也會跟著以更快速的方式運作、當然也包涵AGP、PCI的執行速度!
PCI(包括IDE介面)外頻可忍受的範圍、一般來說大約可到41.5MHz穩定、超過41.5MHz也有可能、不過鮮少聽說、要試才知道! 在早期由於製造技術沒那麼進步、有的硬碟無法跑41.5MHz 只能跑37.5MHz超過可能當機、更嚴重的話、硬碟會因為磁區的損壞而掛了!! 不過別擔心、硬碟沒壞掉啦! 只是資料全毀而已、把硬碟 format 、然後重新灌資料即可、因此請各位必須養成備份資料的好習慣
AGP的介面卡、一般來說大部分可超到78~80MHz穩定、超過可能有當機之慮! 各位的AGP卡能超到多少? 只有請各位自己試一試囉! 有些廠商靠著自身的研發技術、可以跑更高的外頻、例如: 華碩的巫毒3代 3000可跑88MHz、創巨GeForce256 Pro 32MB可跑88.6MHz,而 ATI冶天的AGP卡和MATROX的G-200更可以用100MHz以上外頻正常運作! 這是靈異事件嗎?? 原因不明! (以上點名的顯示卡只當做參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有的廠商推出擁有95MHz外頻的主機板、從前面解說各位可以很清楚瞭解、95外頻根本無法正常使用、只要你調到95外頻我想大部分(不! 應該說全部)的電腦都要躺平了!! 就算是你用MATROX的G-200可以跑、其它的PCI介面和硬碟早就昏得不省人事了、因此擁有歸擁有、能不能上去是另一回事
100以上外頻的主機板運作原理
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電腦的科技也是如此、CPU、記憶體、晶片組已邁入100外頻的時代、但其它的周邊設備卻無法齊頭並進!! 例如: AGP、PCI以及IDE的速度依然在原地踏步(AGP=66MHz、PCI和IDE=33MHz)為了能讓100以上外頻正常使用、電腦工程師們想了一個折衷的辨法、聰明的你應該想到了吧! 就是利用除頻的方式!!

PC-100的主機板
100x2/3= 66MHz===>AGP速度
100x1/3= 33MHz===>PCI (IDE)速度

PC-133的主機板
133x1/2= 66MHz===>AGP速度
133x1/4= 33MHz===>PCI (IDE)速度

經過了以上的除頻的方式之後、電腦就能安安穩穩的使用100以上外頻了、網友們是否會覺得有趣並且佩服工程師們的頭腦呢?

如何利用外頻和除頻方式來達到超頻目的
如果你是使用K6-2、3 的話、除了外頻、你還可以利用倍頻來達到超頻的目的、由於目前使用Intel 的CPU的人較多、而Intel 的CPU大部分都是鎖倍頻、因此只能利用外頻來超! 就主機板的特性、整理成以下表格並且以celeron 300a和 p-iii 550e CPU作說明:

100外頻主機板調整實例 單位: MHz) 外頻 100 124 133 140 150
AGP 66(2/3) 82.7(2/3) 88.7(2/3) 93.3(2/3) 100(2/3)
PCI 33(1/3) 41.3(1/3)31(1/4) 33(1/4) 35(1/4) 37.5(1/4)
注: 紅色的字、代表在沒有加Vio的一般情形下可能會當機!

當外頻調124MHz以上、AGP將無法正常運作、只剩下PCI能老神在在、因此在100外頻的主機板上超頻、完全是受到AGP匯流排2/3速度限制! 除了上回介紹的AGP卡以外、幾乎無法過關、如果你沒有前面提到的AGP卡、變通的方法是使用PCI顯示卡取代AGP卡來超頻、而這就是100外頻主機板的超頻方式

因此celeron300a和 p-iii 550e的超頻極限為: (只使用PCI顯示卡)

150x4.5=675 ===>celeron300a(66x4.5)
150x5.5=825 ===>p-iii 550e(100x5.5)

133外頻主機板調整實例 單位: MHz)
外頻 133 140 150 166 170
AGP 66(1/2) 70(1/2) 75(1/2) 83(1/2) 85(1/2)
PCI 33(1/4) 35(1/4) 37.5(1/4) 41.5(1/4) 42.5(1/4)
注: 紅色的字、代表在沒有加Vio的一般情形下可能會當機!
由於133外頻主機板、AGP已提供1/2除頻、因此在超頻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使用G200等AGP卡、就算使用200外頻也是沒有問題、但是從上表我們可清楚的看到、在沒有使用加電壓的情況下、PCI最多只能使用到166的外頻、在133外頻主機板上、PCI (1/4)竟成了超頻最大的瓶頸!!
因此celeron300a和 p-iii 550e的超頻極限為:

166x4.5=747 ===>celeron300a(66x4.5)
166x5.5=913 ===>p-iii 550e(100x5.5)

注意 : 以上CPU超頻極限的資料是不考慮其他因素、單就以主機板所能調出的最高的資料、我之所以會寫這樣、用意只是告訴各位其差異性而已!而且主機板廠牌不同、所偍供的外頻多寡也略有不同!

記憶體與主機板外頻的關係
100外頻的主機板其外頻與記憶體的速度是等速的(1:1)、也就是說當你外頻調到多高、記憶體就是以該速度運作、因此在超頻時的困難度將隨之升高、為了達到超頻的目、購買記憶體時就得謹慎選購

至於133外頻的主機板中、使用威盛(VIA)晶片的主機板、對於記憶體、其運作方式是採取非同步運作方式、也就說、可讓記憶體在你調的外頻之下、以不同的速度運行
VIA晶片所提供的記憶體的除頻方式有3/4、1/1、4/3三種、如電腦以133MHz外頻運作時、記憶體除頻之後實際運作情形如下表:
外頻設定 除頻方式 記憶體的速度
133MHz 3/4 100MHz
133MHz 1/1 133MHz
133MHz 4/3 177.3MHz

從上表得知記憶體非等速運作對於超頻來說非常有幫助! 可以不受外頻的限制、只要注意你的記憶體的能耐就行了!! 因此得到外頻與記憶體的另類思考模式如下:

200MHz x 3/4 = 150===>記憶體速度(例一)
143MHz x 4/3 =190.7==>記憶體速度(例二)

假設你的主機板有提供200MHz外頻(例一)、如要使用它、除頻可調3/4,記憶體的速度是150MHz、以目前市販的記憶體普遍有150MHz來看、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其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受限於PCI只有1/4關係!! 因此無法使用! 而(例二)是提醒你,如果你的記憶體能跑的很快、用4/3的方式能多搾出一點效能來,請各位以上面的兩個方式來思考、舉一反三、調出理想的記憶體的速度!!

電壓調整對主機板的影響
主機板的電壓調整可分為二種、一為Vcore(核心電壓) 、另一則為Vio(外部電壓)
Vcore(核心電壓)就是CPU內部所使用的電壓、即是網友們所談論的CPU的電壓! 不同規格的CPU、其所使用Vcore不盡相同、網友們請務必注意! 另外、調高Vcore有助於提升CPU內部傳輸資料訊號時的清析度、對於超頻、是非常有幫助的! 雖然如此、但是Vcore調得過高、有可能會把CPU瞬間燒壞的危險! 那我們電壓該如何調呢?? 以我個人的經驗、使用風扇散熱時不宜超過0.4V(即0.1~0.4V)、水冷散熱不宜超過0.6V(0.1~0.6V)、當然! 如果你有更高明的散熱方式、電壓的調升範圍可以加得更大!!

Vio(外部電壓)即是指主機板提供給各零組件以及周邊(記憶體、晶片組、PCI、AGP...等)所需的電壓、一般來說、主機板上所使用的以及所供應的Vio標準為3.3V、充足的Vio能使主機板各組件運正常、一旦Vio供應不足3.3V、電腦是很容易當機的! 在這個情況下調整Vio將有助於提升主機板的穩定性、以彌補主機板的供電不足、所以主機板線路設計的好壞也會影響整個電腦系統的穩定度、因此我在此建議各位網友購買擁有設計線路並且有研發能力廠商的產品會比較好!! 而Vio調整的範圍呢? 我個人認為不宜超過0.3V(即3.3V~3.6V)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3D顯示卡為了要做到更擬真的效果、3D顯示晶片的設計複雜程度目前已高過CPU了!! 在這種情況下、顯示卡的耗電量其實是非常大的、例如目前最快速的顯示晶片、Nvidla的 Geforce256、其晶片上的電晶體數目是2300萬個、比AMD K7 Athlon CPU的2200萬顆多了100萬顆!! 而K7的耗電量是出了名的"大"、因此不難想像Geforce256 的耗電量也是多麼的驚人! 主機板廠商也注意到這一點、於是推出了AGP-PRQ插槽的新規格、(但是要使用此功能、前提之下你的顯示卡必須要有支援AGP-PRO才有效! )然而AGP-PRO插槽有什麼新作用呢? 簡而言之是為了要提升AGP的供電能力、使顯示卡有更充足的電壓而已、目前華碩的P3C2000、K7V已有提供AGP-PRO的插槽了、相信以後有更多的主機板以及顯示卡廠商會推出支援AGP-PRO插槽的主機板和顯示卡


※ ※ ※ 本文為 andy6989 與 熊蓋站 共同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 ※

 



≡熊蓋站管理團隊≡--共勉之--



[樓 主] |
發表於:2005-05-07 05:59

  熊蓋站 -> 硬體資訊

v 最新文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        v 精華文章

               

奇摩搜尋
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

線上收看: 景點即時影像 | 線上查詢: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

    Powered by 熊蓋站  Code © 2005-2017 Plurk Twitter 
讀取秒數Time 0.039591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現在時間是 2024-6-3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