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蓋站 - 首頁

  Plurk Twitter    

» 您尚未 登入註冊 | 說明 | 娛樂中心 | 點歌 | 聊天留言 | 最新 | 精華 | 論壇 | 資訊 | 首頁 | 影音模式

熊蓋站  -> 生活醫學  -> 腦出血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 本頁主題: 腦出血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可列印版本
泡泡龍


幽默大師獎
頭銜:回覆是我的最愛回覆是我的最愛

∷ 職務: 超級版主 該帥哥目前不在線
∷ 編號: 1397
∷ 級別: 光明使者
∷ 發帖: 4958
∷ 威望: 2740
∷ 財富: 9555 蓋幣
∷ 貢獻: 9
∷ 配偶: 單身
∷ 家族: 軒轅山莊
∷ 來自: 雲林縣
∷ 註冊: 2005-05-06
∷ 上次: 2013-11-20
鮮花(8)
寵物資料

寵物狀態:生存
寵物級別:141 -最終進化-
寵物PK:開(接受挑戰)
HP:3625/3625
MP:1823/1823
SP:5000/5000
EXP:29%
  【字體: Plurk Twitter 
【本站推薦】:
 腦出血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個案分析:
李先生現年47歲,是卡車司機,因工作輪班需要,生活較不規律,下班後為紓解壓力應酬飲酒不曾少,也有抽煙的習慣。三年前公司的一般體檢已知血壓偏高,但未積極注意自己的血壓狀況,更未以飲食或藥物治療。某天發覺頭有些暈且左手麻木,同事將其扶至沙發休息,發覺他說話不清楚、左側肢體漸無力,即連絡119。

119人員到達時李先生已呈意識遲鈍,血壓高達220/130毫米汞柱。李先生到醫院急診處時,意識呈深度昏迷,緊急腦部斷層掃描檢查顯示右側視丘部出血並且延伸至腦室與中腦,經神經外科醫師評估,不適合以手術引流治療,之後轉至腦中風加護病房內科治療,一個月後李先生仍是意識昏迷,因此轉至長期照護病房繼續照顧。

腦内血管破裂,血液滲入腦部組織破壞腦細胞

腦出血是由於腦内的動脈管壁破裂,使得血液滲入周圍的腦部組織,滲出的血液會直接破壞腦細胞,而這條動脈所供應的腦組織也會因為得不到血流的供應而壞死。因為顱骨內的空間是固定的,滲出血液所形成的血腫塊會使得顱內的壓力增加,並擠壓附近的腦組織,導致病患會頭痛、嘔吐、意識不清甚至昏迷不醒。因此腦出血的量愈多,則造成的症狀與嚴重度愈厲害,死亡率也愈高。

腦出血常見的部位為大腦深部的基底核(包括殼核與視丘),殼核旁為內囊,內囊為運動神經纖維聚集經過處,因此殼核的出血易壓迫到內囊,引起對側顏面與肢體無力。視丘則為感覺神經纖維聚集經過處,因此視丘的出血多會引起對側顏面與肢體無力與麻木。基底核出血破裂至腦室並不少見,特別是視丘出血易合併血液破至腦室,腦室內出血易導致意識不清狀況。腦血管發病後24小時應密切注意神經症狀是否有變化,特別是意識狀況。

七成的腦出血是高血壓控制不良引起

70%的腦出血與高血壓密切相關,由於長期高血壓控制不良,使得腦內的小動脈管壁逐漸變質,產生了許多微小的動脈瘤,而終致破裂引起腦出血。

大多數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的年齡為50∼60歲,出血的位置以大腦深部的基底核(包括殼核、視丘)、橋腦、小腦等為主。

除了高血壓性腦出血外,較重要的出血原因還包括:
1.腦血管畸型,因先天的動靜脈畸型或動脈瘤破裂導致腦出血,多發生於青壯年,出血位置與血管畸型區域有關,以大腦皮質部較多。

2.血液凝固異常,包括先天的凝血功能異常,如血友病、低血小板症;或是後天原因,如使用抗血栓藥物使得容易出血、化學治療使得血小板過低、肝功能異常或腎衰竭致易出血等。

3.藥物引起的腦出血,除了抗血栓藥物致腦出血,有許多違禁藥品也易引起腦出血,最常見為安非他命與古柯鹼。

4.類澱粉蛋白血管病變,因退化與血管變性致類澱粉蛋白沉積在腦動脈管壁上,動脈管壁變得脆弱易裂,確診要靠病理切片,臨床診斷是依據高齡人口、大腦皮質部出血、無高血壓或其它腦出血原因而懷疑此疾病。

5.外傷性腦出血,多因車禍導致。

腦部斷層掃描能快速判斷是否腦出血

一旦懷疑有中風症狀,應毫不遲疑立即至能處理急性中風的醫院就診,民眾應多利用119緊急救護快速就醫。

急診醫護人員應立即判斷是否為中風、中風發生的確切時間、基本生命徵候與實驗室檢查,非常重要時需即刻安排腦部斷層掃描檢查。腦部斷層掃描檢查是目前最能夠快速直接判斷是否為腦出血的主要檢查。
是否需要進步的腦部血管攝影檢查則依據病患的狀況決定,對於年輕而無高血壓病史或無其他腦出血危險因素的患者,在病情需要時可安排血管攝影以探查病因;而對於年長的高血壓病患、在基底核、視丘、小腦或橋腦等位置的腦出血,除非懷疑有特殊的腦血管病變,多不需要腦血管攝影檢查。

何時需要手術?那些情況不適合外科手術?

對於小腦出血超過30毫升且有症狀惡化現象、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等腦血管畸形所引起的腦出血、年齡較輕(<60歲)的腦葉或基底核出血超過30毫升等情況可考慮外科手術。對於小出血(小於10毫升)或神經症狀很輕微或很嚴重者、腦幹出血,則不適合外科手術。

腦出血再發生中風的機會並不很低,應根據其致病因治療以預防再發。若是腦血管畸形,應徹底根治;對於高血壓性腦出血,最主要為血壓控制,配合飲食清淡、減少菸酒與規律運動。此外,要小心使用抗血栓藥物,勿濫用藥物以降低腦出血機率。


※ ※ ※ 本文為 泡泡龍 與 熊蓋站 共同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 ※

 



[樓 主] |
發表於:2005-09-12 20:32

  熊蓋站 -> 生活醫學

v 最新文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        v 精華文章

               

奇摩搜尋
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

線上收看: 景點即時影像 | 線上查詢: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

    Powered by 熊蓋站  Code © 2005-2017 Plurk Twitter 
讀取秒數Time 0.019816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現在時間是 2024-6-30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