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蓋站 - 首頁

  Plurk Twitter    

» 您尚未 登入註冊 | 說明 | 娛樂中心 | 點歌 | 聊天留言 | 最新 | 精華 | 論壇 | 資訊 | 首頁 | 影音模式

熊蓋站  -> 相機 & 攝影機 -> 相機 DC 討論  -> iSCN讓你拍照更Easy-SONY W300

--> 本頁主題: iSCN讓你拍照更Easy-SONY W300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可列印版本
泡泡龍


幽默大師獎
頭銜:回覆是我的最愛回覆是我的最愛

∷ 職務: 超級版主 該帥哥目前不在線
∷ 編號: 1397
∷ 級別: 光明使者
∷ 發帖: 4958
∷ 威望: 2740
∷ 財富: 9555 蓋幣
∷ 貢獻: 9
∷ 配偶: 單身
∷ 家族: 軒轅山莊
∷ 來自: 雲林縣
∷ 註冊: 2005-05-06
∷ 上次: 2013-11-20
鮮花(8)
寵物資料

寵物狀態:生存
寵物級別:141 -最終進化-
寵物PK:開(接受挑戰)
HP:3625/3625
MP:1823/1823
SP:5000/5000
EXP:29%
  【字體: Plurk Twitter 
【本站推薦】:
 iSCN讓你拍照更Easy-SONY W300

「數位相機其實操作上頗不易用」這是筆者這幾年接觸數位相機這項產品以來,逐漸累積的一個看法,當然了。這個看法其實頗見仁見智的。有人對於數位化商品的接受度很高,不論拿到什麼產品,不一會就上手。但有人如同筆者這種只剩下一張嘴的人,手上拿著數位產品,總要研究著老半天兼瞇著眼睛翻說明書,才知道到底該怎麼用。

近日與同是攝影愛好者的朋友閒聊,他認為小小一台數位相機,已經包括了以往傳統相機的大部分功能,就以消費型數位相機來講,早期被人暱稱「傻瓜相機」的傳統小相機,雖然也有變焦鏡頭、內建閃燈等,與現在的消費相機在基本功能上是無異的,不過消費相機卻因為電子化的關係,增加了許多調整的機制,而這些機制也往往是許多上了年紀的使用者難以理解的地方。

那,到底哪種數位相機真的是既輕便而又容易使用呢?想必這個目標也是開發消費數位相機廠商內心的疑問吧?近年來,消費數位相機的功能與日俱增,先是解析度的戰爭,後來變成變焦的戰爭、LCD螢幕尺寸的戰爭、臉部對焦的戰爭到目前主流的微笑快門以及眨眼偵測快門。這一切的變化,或者是功能,是以往底片型相機難以達到的境界。當然了,畢竟數位相機在認知上,除了「紀錄當下」的定義未有變化外,透過數位的操控,反倒是可以達到以往底片消費相機難以做到或者是以前沒有想到的(例如人臉辨識就是)。

只不過功能越多,能夠順利駕馭的時間就拖的越長,雖然不管哪種品牌的數位相機,操作定義上一定會有「Auto」或者是「Program」的功能,說穿了也就是傻瓜或是進階傻瓜的功能。只不過,以往底片型相機,不管當下拍的如何,也必須透過沖洗店沖洗成照片之後,才能知道當時的照片是否為自己認知上的成功(拍立得例外),若是不成功,大多數也無法重新再來一次了,所以也只能就這樣算了,除非用底片掃描器,透過專業軟體盡量修整成所想要的樣子,這又另當別論了。

消費數位相機則可以透過即拍即看的功能來檢視,剛剛拍的照片到底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若答案是否,則重新調整部分設定再來一次。這種降低失敗機率的最大特點,也是數位相機吸引人的地方。不過呢,並非所有人都可以馬上、很順利的調整相機後拍照,得到想要的效果,畢竟這中間牽扯到白平衡的設定、曝光補償的增減、防手震是否要開啟、ISO是不是該拉高等環環相扣的設定,若非操作習慣的老手,甚至有可能出現越調越糟糕的情形。

好吧!扯了這麼多,到底筆者葫蘆內裝了什麼藥?其實這一篇也是最近電視廣告最得很凶SONY所推出的iSCN技術※1。透過iSCN,可以在最簡單及最少步驟調整相機設定的情形下,拍攝出自己認知的「成功照片」。目前擁有iSCN功能的SONY消費型數位相機有幾款,分別為Cyber-shot T300、Cyber-shot W300、Cyber-shot W170、Cyber-shot W150以及Cyber-shot H50等相機。想必日後Cyber Shot系列的消費機,都應該會把iSCN植入成為基本的功能吧?

※1什麼是iSCN?
iSCN就是(智慧場景偵測模式),此功能讓相機在不同的場景中進行偵測,不管在任何場合都能自動選擇出最佳化的設定。使用這個全新模式,不管在任何場景您想拍什麼,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要知道iSCN有多好用,當然要來實際測試一下啦!(其實是看電視廣告看的蠻有興趣,到底是否真的如廣告這般的神奇?)為了測試iSCN,借來了Cyber-shot W300數位相機。這一款相機在01上已經有人分享過開箱照了,不過筆者還是針對這款相機的外觀再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Cyber-shot W300簡單規格介紹
Cyber-shot W300數位相機是SONY所推出擁有一千三百萬像素高解析度的數位相機(Super HAD Type CCD)。採用Zeiss Vario-Tessar三倍光學變焦鏡頭、2.7吋高分辨率LCD螢幕。此外,W300最讓人覺得有趣的地方是,當一片消費數位相機機海紛紛取消了光學觀景窗的設計時,W300上卻出現了如此的設計,這一點也讓筆者頗感興趣之處,或許是因為2.7吋的耗電比較兇,也有可能是W300內建的「DRO,還原陰影細節」功能,在啟動此功能時,處理上會比較久一點,也比較耗電,因此採用光學觀景窗來降低耗電的速度。當然也是有可能在大太陽下,透過觀景窗來拍照可以免去LCD螢幕看不清楚的煩惱。

另外讓筆者較為推崇,也是覺得蠻好用的功能就是「DRO,自動曝光補償」,所謂的DRO就是可還原因為反差大導致陰影部位的細節往往會消失不見,透過DRO的輔助,加上在阿法系列DSLR廣受好評的BIONZ影像處理引擎的協助下,盡可能的保留暗部的細節。筆者想,是否就是Nikon所推的D-Lighting呢?

W300規格諸元
■採用1/1.7吋有效像素1360 Super HAD CCD
■可拍攝最大影像大小為4224x3168
■最大可錄影解析度為640x480@30fps,可惜未支援Full HD的錄影規格
■鏡頭部分,Zeiss Vario-Tessar三倍光學變焦鏡頭(5群6枚鏡片,包括3片非球面鏡片,可有效的降低相差),換算35mm傳統底片規格為35∼105mm,支援光學防手震
■廣角端最大光圈為F2.8,望遠端則為F5.5
■ISO設定比較廣,可以最低IS 80到ISO 3200,iSCN部分功能就是使用ISO 3200來執行
■連拍每秒5張,規格不錯喔!
■使用MS Duo記憶卡,內建31MB記憶體
■LCD螢幕雖然不是3吋以上等級大螢幕,不過2.7吋、23萬像素解析度,其實也不錯了
■電池當然是專用的鋰電池

Cyber-shot W300的外型簡介
W300這一台相機,外型看來比較中規中矩,不過質感卻蠻不錯的,光是看鏡頭上Carl Zeiss,就已經有爽度提升的效果,所謂技不如人,起碼相機要唬唬人。廢話不多說,來看這一台的外型介紹吧。
↓忘記拍照前將相機擦拭乾淨,不過卻也顯得W300這一台相機也是屬於部分指紋機的設計吧?鈦塗裝機身,硬度大約是鋁電鍍機身的五倍,提供優異的抗刮傷能力喔


↓正面來一張,由正面來看,W300的配置左右感覺蠻平穩的。鏡頭為中心,右上方為光學觀景窗,觀景窗右邊則是對焦輔助燈以及自拍倒數燈。左邊則為收音孔與內建閃光燈


↓將鏡頭拉近,看一下觀景窗與對焦輔助燈的樣子


↓閃光燈的尺寸不是很大,一般生活拍照勉強夠用,ISO 3200的設定時,閃燈距離約為11米(廣角),若要在微光的環境下拍出氣氛,建議開啟iSCN模式來拍會比較好。


↓機頂由不鏽鋼條所構成,由右邊開始為快門按鈕,快門的設計蠻寬的,蠻適合粗手指的人輕鬆使用。電源開關則在快門邊,當電源開啟時,會有螢光綠環形的燈號亮起。POWER的字樣是陰刻的方式呈現,並沒有上漆也非印刷上去,因此不怕用久了掉漆。
再往左邊看過去,頂端四個小孔的內凹小圓是放音孔。至於SONY專利的MS標誌則樣使用陰刻在最左邊


↓MS的出現,在早期並不看好,並竟當時只有SONY一家獨用。不過數位相機史上也曾有廠商使用MS卡當記憶卡,那就是Minolta的消費機。只是曇花一現,後來就沒有了。


↓機背上的光學觀景窗,視野率比較小,所看到的範圍約比LCD所看到的大約90%的區域,在光學觀景窗右邊有兩個燈,一個是對焦指示燈,下方則為閃光燈充電完成指示燈。


↓接著來看看機背的樣子,W300的整體操作機能都放在機背的右方,由上到下分別為變焦按鈕(在播放時為放大縮小功能),變焦按鈕比較突出,所以按起來的手感不錯,反應上也還算快。再下來則是攝影模式轉盤,轉盤雖然不是很大,不過環繞著轉盤有刻上止滑刻痕,每一種模式的分段都很明顯,所以用拇指輕推就可以順暢的切換。
至於MENU則是進入選單之用,HOME的按鈕,按下去就會出現類似PSP遊樂器的操作選單介面。有玩過PSP的一定會覺得很親切。
再下來則是十字方向按鈕圓盤,分別擔負著顯示模式、近拍、閃燈模式與自拍時的功能,中央小小的圓形按鈕是確定之用。最下方左邊是基本播放按鈕,右邊為特殊播放功能用按鈕。


↓一般若是標示光學變焦倍率的相機,大都是標示在機身正面。不過W300比較特別,用陰刻的方式刻在相機側面


↓相機操作按鈕的那一側設計了腕帶孔


↓機底的設計上,筆者個人覺得是比較有待改進的地方。因為腳架孔是在最側邊,這是一般相機在中央部位的習慣設計有很大的不同。至於腳架孔右邊則是整合的傳輸介面,包括影像/聲音輸出以及USB輸出埠。由於採統合的設計,萬一所附的線不見了,那日後就無法進行直接列印與連接電視觀看影像。


↓電池艙打開的樣子。電池使用型號為NP-BG1,記憶卡為MS Duo


↓鏡頭伸出與縮入時的樣子



選單介紹
在實際測試iSCN之前,請各位鄉民們忍耐一下,抽點空來看看看W300的操作介面。說真的,W300的操作介面就筆者的感受來講,是有點複雜,並不是選單太多,選單顯示很清楚也很容易瞭解,不過因為選單部分有許多「交叉連結」的設計,反倒讓W300的選單看起來還挺複雜的。由於筆者手上這一台雖然有說明書,但並沒有很詳細的一步一步說明,所以在閱讀完了說明之後,還花了半天的時間才將選單操作瞭解了七八成。我想SONY該針對這部分日後能再修正,對於沒接觸過數位相機的人們,閱讀說明書後也可以馬上上手,也該算是造福人群啦。

比較納悶的是,說明書該是日文改中文的,以日人的習慣應該是寫的超詳細才是。筆者這樣有感而發,是因為中文說明書針對選單設定部分,只有兩頁多一點,真的有點不太夠。
又扯遠了,來看一下W300的選單有哪些吧!

↓一般操作時的LCD螢幕畫面


↓P程式自動控制的操作畫面


↓手動曝光攝影功能,在此功能可以調整光圈與快門



↓錄影功能









↓情境攝影功能,在此有幾種情境可以選擇,分別為「柔焦快拍」、「風景」、「夜景肖像」、「夜景」、「海邊」、「雪地」、「煙火」、「水底」等






↓情境模式時其餘設定畫面,可設定解析度、單張或連續拍攝、包圍曝光(這個讚!)、曝光補償、白平衡等設定








↓微笑快門←現今廠商主打的功能之一,W300當然也會有


↓超高速連拍


↓超高感光度的拍攝模式


↓高感光度拍攝模式,跟上面有什麼差別?ISO差一級,影像只有四分之一


↓最傻瓜的拍攝模式→Easy


接著來看四方向按鈕盤上的功能
↓閃光燈設定畫面


↓近拍設定,其中小花+AUTO是筆者常用的設定,雖然會讓對焦速度下降,不過省了不同主題切換拍攝距離的動作


↓10秒自拍與2秒自拍,10秒適合人像,2秒適合拍夜景



寫到這邊,其實自己都昏了..............好吧!挑一些好玩的來介紹
↓微笑偵測的設定,W300還可以區分大人優先還是小孩優先,不過為什麼不弄個女王優先或是閃光優先呢?


↓W300也可拍攝不同感覺色彩




↓更可以用不同的濾色鏡來凸顯想要的色彩




↓第一次看到這個畫面,猛然以為自己在玩PSP




↓不讓DSLR專美於前,W300也有NR的設計,雖然消費機上有NR非首創,不過對於長時間曝光的照片,還是頗有用處的


↓DRO功能設定畫面



↓播放時的設定有三種,筆者老是認為這是「Picture Motion Brower」的數位相機簡化版





↓播放可以以影像或是篩選自己設定嬰兒、成人或孩童的影像為優先播放等,功能實在是讓人覺得會不會太花俏了啊





↓一般相機播放放大的倍率段數比較少,W300則有15種倍率









測試囉
關於W300這一台數位相機,翻閱了整個設定之後,筆者比較有興趣的有幾個方向,一是廣告打得很凶的iSCN功能,是否如電視上所言這樣的好用?二是DRO功能,也就是暗部細節回復的功能。三則是透過W300的播放功能中的後製特效等。這三項的測試,將是這次的測試重點。

iSCN
iSCN的功能,由電視廣告上的主打議題,就是讓使用者不需要開啟閃光燈,就可以拍攝出成功的照片,不論是微光環境或者是逆光環境下,都能拍出不晃動、光線充足的成功照片。由說明書中提到,iSCN的功能,主要是場景辨識能力增強,恰巧Fujifilm最近推出尚未上市的消費數位相機,所強調的功能之一也是場景辨識增強。筆者猜想,在解析度戰爭、防手震戰爭以及大螢幕、微笑快門、人臉辨識戰爭之後,數位相機將會針對不同的攝影場景辨識功能中更為增強,也將會是下一波主打的機能。尤其年底這陣子將會是攝影器材展的年度盛事,於DSLR會有怎樣的強力推出之外,消費數位相機也將提高自以的拍攝能力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回頭來看一下W300的iSCN功能。筆者測試發現,拍攝時若是光線足夠且是順光時,就算開啟iSCN設定,也不會感覺到有怎樣奇特的效果。但若是逆光環境與現場光線很弱時,iSCN則就可以發揮功能了。筆者在測試時也發現,W300的iSCN還頗聰明的,若LCD螢幕上沒有出現一個「新月」圖示時,就代表iSCN就算啟動,也不會進行任何調整,不過一旦出現新月的圖示,就表示iSCN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發揮它的功能。

W300的iSCN設定有三種,一為OFF,也就是關閉iSCN設定不使用,一則為開啟,但只拍一張照片,另外一個筆者測試時覺得還頗有趣的,那就是可連續拍兩張照片,不過兩張照片的ISO設定不一樣,會連帶讓快門設定隨之改變。這怎麼說呢?其實就是一張ISO設定較低,一張ISO設定較高,同一場景拍攝兩張,高低ISO的表現同時記錄,讓使用者回家之後可以選擇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

現在就來看看iSCN的能力,至於是否符合大家心目中的期望,就見仁見智了。以筆者的看法來講,小DC能夠有此表現,也算是不錯了。

iSCN測試一
↓iSCN PLUS ON1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PLUS ON2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二
↓iSCN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三
↓iSCN PLUS ON1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PLUS ON2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四
↓iSCN PLUS ON1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PLUS ON2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五
↓iSCN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六
↓P Mode ISO Auto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PLUS 1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PLUS 2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七
↓iSCN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看到這邊,或許所有鄉民都已經發現到了,透過EXIF的檢視,我們可以發現iSCN的主體就是拉高ISO然後讓快門速度加快,並且再輔以最大光圈的模式,來拍攝出較為明亮的畫面。又由於W300擁有防手震的機制,可讓安全快門速度再予以降低一些。因此,iSCN的主要做動原理就是偵測所拍攝的主體光線,然後以較高ISO的方式來拍照,或者是說,當切至iSCN功能時,內部設定就已經將此功能鎖定直接是開成ISO 200以上。就算是明亮的光線下,還可以縮小光圈與加快快門,這樣照片就不會曝光過度。

DRO
DRO其實以Nikon相機來比喻,就是D-Lighting功能,將明暗對比強的地方暗部細節予以保留呈現。我們都知道,除非透過HDR的方式,將暗部測光與亮部測光所獲得的兩張照片予以重疊,可以獲得亮部暗部都有的照片。但這種方式必須要有基本影像編修基礎的人才比較有機會獲得不錯的作品。

不過人的需求會造成廠商的進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當暗部細節能夠獲得保留的機種紛紛推出之際,讓影像的呈現更為細緻,現在筆者就透過幾張照片來表現W300這一台相機DRO的表現。

在實際呈現之前,筆者要先提醒大家,W300開啟DRO時,會讓影像呈現的比較慢,就是拍完要看到成品必須要花上幾秒時間。因為所拍攝的影像正透過處理器進行處理,相對的,如同電腦一般,CPU在高速大量運算時,會使得CPU的溫度飆高,在電腦上還好,有風扇可以散熱,不過在數位相機上可就只能靠機體本身的熱傳遞將熱量傳遞出來,因此筆者比較傾向使用金屬殼的數位相機。所以若非對比強的主題,建議是關閉DRO,以免因為W300連續的運算,讓機體發熱。

以下就是W300 DRO的表現,注意下方樹木的暗部
↓DRO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DRO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DRO ON且增強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DRO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DRO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W300的各種拍攝效果
筆者認為,有時候將色彩由照片中抽離,會比較凸顯所要拍攝的主題。當然並非所有題材都是可以透過單色攝影的方式來呈現,例如花團錦簇的北海道花海。W300在拍攝選項上,可以選擇一般、黑白、復古等方式來呈現,現在就來看看拍攝的效果。
↓普通


↓真實


↓棕褐色


↓黑白


好玩的W300後製修圖
除了拍照錄影機能外,也有許多廠商將腦筋動在照片後製作功能上,裁圖、翻轉、加入文字與特校,都是曾在數位相機史上出現過的機能。W300在相機內部處理拍攝成品的後製作上,還頗有花樣咧。拍攝好照片,然後於播放模式時,按下「MENU」鈕,進入選單後,就可以進入「修飾」的選單中,在此選單裡可以進行裁減、紅眼校正、取消銳化遮罩、柔焦、部分色彩、魚眼鏡頭、十字濾鏡(就是星芒)、放射狀模糊、復古、微笑效果等選項。因此不會PhotoShop的人,也可以透過這些設定讓照片變得更為有趣

現在就讓筆者用GIRORO當Model來示範幾個效果。
↓原圖


↓放射狀模糊


↓星芒效果


↓復古


↓魚眼效果


↓部分色彩


↓取消銳化遮罩(部分銳利化)


↓柔焦


其餘拍攝與結語
W300的1300萬像素.........超越了筆者手中現有的數位相機解析度,或許很多人都認為,小DC不需要高解析度,或許是吧?也或許不是。但在解析度的戰爭外,誰能另闢戰場並且搶得先機,就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當大家各廠商紛紛投入相同的功能時,再獨創更新的功能,以藍海策略的方式來經營,才能在這一片數位相機大混戰的市場中搶得一席之地。

經過幾天的試用,W300給筆者的印象是優點多過缺點,畢竟世界上並沒有十全十美的數位相機,就如同人沒有十全十美一樣。只是大體上來講,iSCN與DRO功能,則是筆者十分欣賞的機能,只可惜DRO開久了,機體會發熱,但這也是無可避免的地方。

光學觀景窗的設計,讓筆者使用W300時,於強烈的日光照射下,還可以清楚的看到被拍攝主體,這種可關閉LCD螢幕,利用光學觀景窗來構圖的設計,或許正好可以抵銷DRO處理時所消耗的電力吧?不管如何,僅以簡單的測試,將W300這一台相機的心得與各位分享。

↓微距攝影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其餘拍攝,皆採用P模式、ISO 80、日光WB與一般色彩模式拍攝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數位相機其實操作上頗不易用」這是筆者這幾年接觸數位相機這項產品以來,逐漸累積的一個看法,當然了。這個看法其實頗見仁見智的。有人對於數位化商品的接受度很高,不論拿到什麼產品,不一會就上手。但有人如同筆者這種只剩下一張嘴的人,手上拿著數位產品,總要研究著老半天兼瞇著眼睛翻說明書,才知道到底該怎麼用。
近日與同是攝影愛好者的朋友閒聊,他認為小小一台數位相機,已經包括了以往傳統相機的大部分功能,就以消費型數位相機來講,早期被人暱稱「傻瓜相機」的傳統小相機,雖然也有變焦鏡頭、內建閃燈等,與現在的消費相機在基本功能上是無異的,不過消費相機卻因為電子化的關係,增加了許多調整的機制,而這些機制也往往是許多上了年紀的使用者難以理解的地方。
那,到底哪種數位相機真的是既輕便而又容易使用呢?想必這個目標也是開發消費數位相機廠商內心的疑問吧?近年來,消費數位相機的功能與日俱增,先是解析度的戰爭,後來變成變焦的戰爭、LCD螢幕尺寸的戰爭、臉部對焦的戰爭到目前主流的微笑快門以及眨眼偵測快門。這一切的變化,或者是功能,是以往底片型相機難以達到的境界。當然了,畢竟數位相機在認知上,除了「紀錄當下」的定義未有變化外,透過數位的操控,反倒是可以達到以往底片消費相機難以做到或者是以前沒有想到的(例如人臉辨識就是)。
只不過功能越多,能夠順利駕馭的時間就拖的越長,雖然不管哪種品牌的數位相機,操作定義上一定會有「Auto」或者是「Program」的功能,說穿了也就是傻瓜或是進階傻瓜的功能。只不過,以往底片型相機,不管當下拍的如何,也必須透過沖洗店沖洗成照片之後,才能知道當時的照片是否為自己認知上的成功(拍立得例外),若是不成功,大多數也無法重新再來一次了,所以也只能就這樣算了,除非用底片掃描器,透過專業軟體盡量修整成所想要的樣子,這又另當別論了。
消費數位相機則可以透過即拍即看的功能來檢視,剛剛拍的照片到底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若答案是否,則重新調整部分設定再來一次。這種降低失敗機率的最大特點,也是數位相機吸引人的地方。不過呢,並非所有人都可以馬上、很順利的調整相機後拍照,得到想要的效果,畢竟這中間牽扯到白平衡的設定、曝光補償的增減、防手震是否要開啟、ISO是不是該拉高等環環相扣的設定,若非操作習慣的老手,甚至有可能出現越調越糟糕的情形。
好吧!扯了這麼多,到底筆者葫蘆內裝了什麼藥?其實這一篇也是最近電視廣告最得很凶SONY所推出的iSCN技術
※1
。透過iSCN,可以在最簡單及最少步驟調整相機設定的情形下,拍攝出自己認知的「成功照片」。目前擁有iSCN功能的SONY消費型數位相機有幾款,分別為Cyber-shot T300、Cyber-shot W300、Cyber-shot W170、Cyber-shot W150以及Cyber-shot H50等相機。想必日後Cyber Shot系列的消費機,都應該會把iSCN植入成為基本的功能吧?
※1什麼是iSCN?
iSCN就是(智慧場景偵測模式),此功能讓相機在不同的場景中進行偵測,不管在任何場合都能自動選擇出最佳化的設定。使用這個全新模式,不管在任何場景您想拍什麼,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要知道iSCN有多好用,當然要來實際測試一下啦!(其實是看電視廣告看的蠻有興趣,到底是否真的如廣告這般的神奇?)為了測試iSCN,借來了Cyber-shot W300數位相機。這一款相機在01上已經有人分享過開箱照了,不過筆者還是針對這款相機的外觀再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Cyber-shot W300簡單規格介紹
Cyber-shot W300數位相機是SONY所推出擁有一千三百萬像素高解析度的數位相機(Super HAD Type CCD)。採用Zeiss Vario-Tessar三倍光學變焦鏡頭、2.7吋高分辨率LCD螢幕。此外,W300最讓人覺得有趣的地方是,當一片消費數位相機機海紛紛取消了光學觀景窗的設計時,W300上卻出現了如此的設計,這一點也讓筆者頗感興趣之處,或許是因為2.7吋的耗電比較兇,也有可能是W300內建的「DRO,還原陰影細節」功能,在啟動此功能時,處理上會比較久一點,也比較耗電,因此採用光學觀景窗來降低耗電的速度。當然也是有可能在大太陽下,透過觀景窗來拍照可以免去LCD螢幕看不清楚的煩惱。
另外讓筆者較為推崇,也是覺得蠻好用的功能就是「DRO,自動曝光補償」,所謂的DRO就是可還原因為反差大導致陰影部位的細節往往會消失不見,透過DRO的輔助,加上在阿法系列DSLR廣受好評的BIONZ影像處理引擎的協助下,盡可能的保留暗部的細節。筆者想,是否就是Nikon所推的D-Lighting呢?
W300規格諸元
■採用1/1.7吋有效像素1360 Super HAD CCD
■可拍攝最大影像大小為4224x3168
■最大可錄影解析度為640x480@30fps,可惜未支援Full HD的錄影規格
■鏡頭部分,Zeiss Vario-Tessar三倍光學變焦鏡頭(5群6枚鏡片,包括3片非球面鏡片,可有效的降低相差),換算35mm傳統底片規格為35∼105mm,支援光學防手震
■廣角端最大光圈為F2.8,望遠端則為F5.5
■ISO設定比較廣,可以最低IS 80到ISO 3200,iSCN部分功能就是使用ISO 3200來執行
■連拍每秒5張,規格不錯喔!
■使用MS Duo記憶卡,內建31MB記憶體
■LCD螢幕雖然不是3吋以上等級大螢幕,不過2.7吋、23萬像素解析度,其實也不錯了
■電池當然是專用的鋰電池
Cyber-shot W300的外型簡介
W300這一台相機,外型看來比較中規中矩,不過質感卻蠻不錯的,光是看鏡頭上Carl Zeiss,就已經有爽度提升的效果,所謂技不如人,起碼相機要唬唬人

。廢話不多說,來看這一台的外型介紹吧。
↓忘記拍照前將相機擦拭乾淨,不過卻也顯得W300這一台相機也是屬於部分指紋機的設計吧?鈦塗裝機身,硬度大約是鋁電鍍機身的五倍,提供優異的抗刮傷能力喔

↓正面來一張,由正面來看,W300的配置左右感覺蠻平穩的。鏡頭為中心,右上方為光學觀景窗,觀景窗右邊則是對焦輔助燈以及自拍倒數燈。左邊則為收音孔與內建閃光燈

↓將鏡頭拉近,看一下觀景窗與對焦輔助燈的樣子

↓閃光燈的尺寸不是很大,一般生活拍照勉強夠用,ISO 3200的設定時,閃燈距離約為11米(廣角),若要在微光的環境下拍出氣氛,建議開啟iSCN模式來拍會比較好。

↓機頂由不鏽鋼條所構成,由右邊開始為快門按鈕,快門的設計蠻寬的,蠻適合粗手指的人輕鬆使用。電源開關則在快門邊,當電源開啟時,會有螢光綠環形的燈號亮起。POWER的字樣是陰刻的方式呈現,並沒有上漆也非印刷上去,因此不怕用久了掉漆。
再往左邊看過去,頂端四個小孔的內凹小圓是放音孔。至於SONY專利的MS標誌則樣使用陰刻在最左邊

↓MS的出現,在早期並不看好,並竟當時只有SONY一家獨用。不過數位相機史上也曾有廠商使用MS卡當記憶卡,那就是Minolta的消費機。只是曇花一現,後來就沒有了。

↓機背上的光學觀景窗,視野率比較小,所看到的範圍約比LCD所看到的大約90%的區域,在光學觀景窗右邊有兩個燈,一個是對焦指示燈,下方則為閃光燈充電完成指示燈。

↓接著來看看機背的樣子,W300的整體操作機能都放在機背的右方,由上到下分別為變焦按鈕(在播放時為放大縮小功能),變焦按鈕比較突出,所以按起來的手感不錯,反應上也還算快。再下來則是攝影模式轉盤,轉盤雖然不是很大,不過環繞著轉盤有刻上止滑刻痕,每一種模式的分段都很明顯,所以用拇指輕推就可以順暢的切換。
至於MENU則是進入選單之用,HOME的按鈕,按下去就會出現類似PSP遊樂器的操作選單介面。有玩過PSP的一定會覺得很親切。
再下來則是十字方向按鈕圓盤,分別擔負著顯示模式、近拍、閃燈模式與自拍時的功能,中央小小的圓形按鈕是確定之用。最下方左邊是基本播放按鈕,右邊為特殊播放功能用按鈕。

↓一般若是標示光學變焦倍率的相機,大都是標示在機身正面。不過W300比較特別,用陰刻的方式刻在相機側面

↓相機操作按鈕的那一側設計了腕帶孔

↓機底的設計上,筆者個人覺得是比較有待改進的地方。因為腳架孔是在最側邊,這是一般相機在中央部位的習慣設計有很大的不同。至於腳架孔右邊則是整合的傳輸介面,包括影像/聲音輸出以及USB輸出埠。由於採統合的設計,萬一所附的線不見了,那日後就無法進行直接列印與連接電視觀看影像。

↓電池艙打開的樣子。電池使用型號為NP-BG1,記憶卡為MS Duo

↓鏡頭伸出與縮入時的樣子


選單介紹

在實際測試iSCN之前,請各位鄉民們忍耐一下,抽點空來看看看W300的操作介面。說真的,W300的操作介面就筆者的感受來講,是有點複雜,並不是選單太多,選單顯示很清楚也很容易瞭解,不過因為選單部分有許多「交叉連結」的設計,反倒讓W300的選單看起來還挺複雜的。由於筆者手上這一台雖然有說明書,但並沒有很詳細的一步一步說明,所以在閱讀完了說明之後,還花了半天的時間才將選單操作瞭解了七八成。我想SONY該針對這部分日後能再修正,對於沒接觸過數位相機的人們,閱讀說明書後也可以馬上上手,也該算是造福人群啦。
比較納悶的是,說明書該是日文改中文的,以日人的習慣應該是寫的超詳細才是。筆者這樣有感而發,是因為中文說明書針對選單設定部分,只有兩頁多一點,真的有點不太夠。

又扯遠了,來看一下W300的選單有哪些吧!
↓一般操作時的LCD螢幕畫面

↓P程式自動控制的操作畫面


↓手動曝光攝影功能,在此功能可以調整光圈與快門



↓錄影功能
















↓情境攝影功能,在此有幾種情境可以選擇,分別為「柔焦快拍」、「風景」、「夜景肖像」、「夜景」、「海邊」、「雪地」、「煙火」、「水底」等










↓情境模式時其餘設定畫面,可設定解析度、單張或連續拍攝、包圍曝光(這個讚!)、曝光補償、白平衡等設定













↓微笑快門←現今廠商主打的功能之一,W300當然也會有


↓超高速連拍


↓超高感光度的拍攝模式


↓高感光度拍攝模式,跟上面有什麼差別?ISO差一級,影像只有四分之一


↓最傻瓜的拍攝模式→Easy


接著來看四方向按鈕盤上的功能
↓閃光燈設定畫面


↓近拍設定,其中小花+AUTO是筆者常用的設定,雖然會讓對焦速度下降,不過省了不同主題切換拍攝距離的動作


↓10秒自拍與2秒自拍,10秒適合人像,2秒適合拍夜景



寫到這邊,其實自己都昏了..............好吧!挑一些好玩的來介紹
↓微笑偵測的設定,W300還可以區分大人優先還是小孩優先,不過為什麼不弄個女王優先或是閃光優先呢?



↓W300也可拍攝不同感覺色彩





↓更可以用不同的濾色鏡來凸顯想要的色彩






↓第一次看到這個畫面,猛然以為自己在玩PSP





↓不讓DSLR專美於前,W300也有NR的設計,雖然消費機上有NR非首創,不過對於長時間曝光的照片,還是頗有用處的

↓DRO功能設定畫面



↓播放時的設定有三種,筆者老是認為這是「Picture Motion Brower」的數位相機簡化版







↓播放可以以影像或是篩選自己設定嬰兒、成人或孩童的影像為優先播放等,功能實在是讓人覺得會不會太花俏了啊








↓一般相機播放放大的倍率段數比較少,W300則有15種倍率















測試囉
關於W300這一台數位相機,翻閱了整個設定之後,筆者比較有興趣的有幾個方向,一是廣告打得很凶的iSCN功能,是否如電視上所言這樣的好用?二是DRO功能,也就是暗部細節回復的功能。三則是透過W300的播放功能中的後製特效等。這三項的測試,將是這次的測試重點。
iSCN
iSCN的功能,由電視廣告上的主打議題,就是讓使用者不需要開啟閃光燈,就可以拍攝出成功的照片,不論是微光環境或者是逆光環境下,都能拍出不晃動、光線充足的成功照片。由說明書中提到,iSCN的功能,主要是場景辨識能力增強,恰巧Fujifilm最近推出尚未上市的消費數位相機,所強調的功能之一也是場景辨識增強。筆者猜想,在解析度戰爭、防手震戰爭以及大螢幕、微笑快門、人臉辨識戰爭之後,數位相機將會針對不同的攝影場景辨識功能中更為增強,也將會是下一波主打的機能。尤其年底這陣子將會是攝影器材展的年度盛事,於DSLR會有怎樣的強力推出之外,消費數位相機也將提高自以的拍攝能力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回頭來看一下W300的iSCN功能。筆者測試發現,拍攝時若是光線足夠且是順光時,就算開啟iSCN設定,也不會感覺到有怎樣奇特的效果。但若是逆光環境與現場光線很弱時,iSCN則就可以發揮功能了。筆者在測試時也發現,W300的iSCN還頗聰明的,若LCD螢幕上沒有出現一個「新月」圖示時,就代表iSCN就算啟動,也不會進行任何調整,不過一旦出現新月的圖示,就表示iSCN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發揮它的功能。
W300的iSCN設定有三種,一為OFF,也就是關閉iSCN設定不使用,一則為開啟,但只拍一張照片,另外一個筆者測試時覺得還頗有趣的,那就是可連續拍兩張照片,不過兩張照片的ISO設定不一樣,會連帶讓快門設定隨之改變。這怎麼說呢?其實就是一張ISO設定較低,一張ISO設定較高,同一場景拍攝兩張,高低ISO的表現同時記錄,讓使用者回家之後可以選擇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
現在就來看看iSCN的能力,至於是否符合大家心目中的期望,就見仁見智了。以筆者的看法來講,小DC能夠有此表現,也算是不錯了。
iSCN測試一
↓iSCN PLUS ON1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PLUS ON2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二
↓iSCN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三
↓iSCN PLUS ON1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PLUS ON2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四
↓iSCN PLUS ON1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PLUS ON2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五
↓iSCN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六
↓P Mode ISO Auto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PLUS 1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PLUS 2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測試七
↓iSCN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iSCN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看到這邊,或許所有鄉民都已經發現到了,透過EXIF的檢視,我們可以發現iSCN的主體就是拉高ISO然後讓快門速度加快,並且再輔以最大光圈的模式,來拍攝出較為明亮的畫面。又由於W300擁有防手震的機制,可讓安全快門速度再予以降低一些。因此,iSCN的主要做動原理就是偵測所拍攝的主體光線,然後以較高ISO的方式來拍照,或者是說,當切至iSCN功能時,內部設定就已經將此功能鎖定直接是開成ISO 200以上。就算是明亮的光線下,還可以縮小光圈與加快快門,這樣照片就不會曝光過度。
DRO
DRO其實以Nikon相機來比喻,就是D-Lighting功能,將明暗對比強的地方暗部細節予以保留呈現。我們都知道,除非透過HDR的方式,將暗部測光與亮部測光所獲得的兩張照片予以重疊,可以獲得亮部暗部都有的照片。但這種方式必須要有基本影像編修基礎的人才比較有機會獲得不錯的作品。
不過人的需求會造成廠商的進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當暗部細節能夠獲得保留的機種紛紛推出之際,讓影像的呈現更為細緻,現在筆者就透過幾張照片來表現W300這一台相機DRO的表現。
在實際呈現之前,筆者要先提醒大家,W300開啟DRO時,會讓影像呈現的比較慢,就是拍完要看到成品必須要花上幾秒時間。因為所拍攝的影像正透過處理器進行處理,相對的,如同電腦一般,CPU在高速大量運算時,會使得CPU的溫度飆高,在電腦上還好,有風扇可以散熱,不過在數位相機上可就只能靠機體本身的熱傳遞將熱量傳遞出來,因此筆者比較傾向使用金屬殼的數位相機。所以若非對比強的主題,建議是關閉DRO,以免因為W300連續的運算,讓機體發熱。
以下就是W300 DRO的表現,注意下方樹木的暗部
↓DRO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DRO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DRO ON且增強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DRO OFF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DRO ON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W300的各種拍攝效果
筆者認為,有時候將色彩由照片中抽離,會比較凸顯所要拍攝的主題。當然並非所有題材都是可以透過單色攝影的方式來呈現,例如花團錦簇的北海道花海。W300在拍攝選項上,可以選擇一般、黑白、復古等方式來呈現,現在就來看看拍攝的效果。
↓普通

↓真實

↓棕褐色

↓黑白

好玩的W300後製修圖
除了拍照錄影機能外,也有許多廠商將腦筋動在照片後製作功能上,裁圖、翻轉、加入文字與特校,都是曾在數位相機史上出現過的機能。W300在相機內部處理拍攝成品的後製作上,還頗有花樣咧。拍攝好照片,然後於播放模式時,按下「MENU」鈕,進入選單後,就可以進入「修飾」的選單中,在此選單裡可以進行裁減、紅眼校正、取消銳化遮罩、柔焦、部分色彩、魚眼鏡頭、十字濾鏡(就是星芒)、放射狀模糊、復古、微笑效果等選項。因此不會PhotoShop的人,也可以透過這些設定讓照片變得更為有趣
現在就讓筆者用GIRORO當Model來示範幾個效果。
↓原圖

↓放射狀模糊

↓星芒效果

↓復古

↓魚眼效果

↓部分色彩

↓取消銳化遮罩(部分銳利化)

↓柔焦

其餘拍攝與結語
W300的1300萬像素.........超越了筆者手中現有的數位相機解析度,或許很多人都認為,小DC不需要高解析度,或許是吧?也或許不是。但在解析度的戰爭外,誰能另闢戰場並且搶得先機,就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當大家各廠商紛紛投入相同的功能時,再獨創更新的功能,以藍海策略的方式來經營,才能在這一片數位相機大混戰的市場中搶得一席之地。
經過幾天的試用,W300給筆者的印象是優點多過缺點,畢竟世界上並沒有十全十美的數位相機,就如同人沒有十全十美一樣。只是大體上來講,iSCN與DRO功能,則是筆者十分欣賞的機能,只可惜DRO開久了,機體會發熱,但這也是無可避免的地方。
光學觀景窗的設計,讓筆者使用W300時,於強烈的日光照射下,還可以清楚的看到被拍攝主體,這種可關閉LCD螢幕,利用光學觀景窗來構圖的設計,或許正好可以抵銷DRO處理時所消耗的電力吧?不管如何,僅以簡單的測試,將W300這一台相機的心得與各位分享。
↓微距攝影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其餘拍攝,皆採用P模式、ISO 80、日光WB與一般色彩模式拍攝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檢視原圖


※ ※ ※ 本文為 泡泡龍 與 熊蓋站 共同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 ※

 



[樓 主] |
發表於:2009-05-19 09:21

  熊蓋站 -> 相機 DC 討論

v 最新文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        v 精華文章

               

奇摩搜尋
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

線上收看: 景點即時影像 | 線上查詢: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

    Powered by 熊蓋站  Code © 2005-2017 Plurk Twitter 
讀取秒數Time 0.053877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現在時間是 2024-6-3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