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蓋站 - 首頁

  Plurk Twitter    

» 您尚未 登入註冊 | 說明 | 娛樂中心 | 點歌 | 聊天留言 | 最新 | 精華 | 論壇 | 資訊 | 首頁 | 影音模式

熊蓋站  -> 硬體資訊  -> 【資訊】視覺時代的迴響 GPU十年歷史追憶拾遺篇

--> 本頁主題: 【資訊】視覺時代的迴響 GPU十年歷史追憶拾遺篇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可列印版本
andy6989


終身成就獎
頭銜:論壇執行長論壇執行長

∷ 職務: 站長 該帥哥目前不在線
∷ 編號: 1
∷ 級別: 天使會員
∷ 發帖: 8098
∷ 威望: 6189
∷ 財富: 36813 蓋幣
∷ 貢獻: 173
∷ 配偶: 單身
∷ 家族: 無門無派
∷ 註冊: 2005-01-30
∷ 上次: 2019-03-27
鮮花(55)
寵物資料

寵物狀態:生存
寵物級別:287 -最終進化-
寵物PK:開(接受挑戰)
HP:7275/7275
MP:674/674
SP:4800/5000
EXP:86%
  【字體: Plurk Twitter 
【本站推薦】:
 【資訊】視覺時代的迴響 GPU十年歷史追憶拾遺篇

對「經典」的「拾遺」
首先,我們要感謝屏幕前的諸位。無論悲喜,我們都已經在過去的一個月間一起走過了GPU的十年歷史回顧。這次回顧過程不僅讓我們重溫了那些我們曾經一同走過的歲月,同時也再一次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過往的種種留給我們的啟示。《GPU十年歷史追憶》的正文部分已經結束,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回顧將就此畫上句號,除了技術、故事和事理之外,我們還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無論技術如何進步,GPU發展的歷史實際上都是一部關於產品的歷史。如果想要回顧GPU在過去十年間的發展歷程,那些閃光的經典產品顯然是不可忽視的。儘管先前的回顧過程已經在不同章節涉及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但仍舊有許多經典顯卡會因為篇幅和回顧進程的關係而被我們所錯過。這就是我們還無法為《GPU十年歷史追憶》畫上句號的原因,還有很多經典不能被遺忘,也不該被遺忘。

不該被錯過的經典之一:Radeon HD 4850
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重拾記憶,再次回到GPU十年的歷史當中去尋找那些被我們所錯過的經典吧。
最初的記憶——Radeon 9550
誠然,作為GPU十年時代的引路人,Radeon 9700無論性能還會口碑表現都是極其成功的,但它畢竟是屬於少數人的旗艦構架。如果想要真正的在市場層面擊敗競爭對手,一款適合大眾的可以攻佔市場份額的中端產品是必須的。所以最終將NV3X架構逼入死角的並不是旗艦,而是經典到令許多人落淚的Radeon 9550。

許多人親暱的稱9550為「小強」
繼承了Radeon 9700的全部優點,擁有4條流水線的Radeon 9550提供了良好的中端應用性能,其處於中端甚至接近中低端的售價也極其平易近人,但這些都不足以讓Radeon 9550在我們的記憶中排名如此靠前。真正讓我們「惡狠狠」的記住Radeon 9550的,是它那不可思議的可超頻能力以及超頻後性能。

「小強」不僅性能強勁,而且豐儉由人
在那個CPU超頻過50%都算「大雕」的年代,默認核心頻率250MHz的Radeon 9550幾乎可以每一塊都能達到甚至突破400MHz,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種超過60%的超頻幅度放在今天更是完全不可想像。超頻之後的Radeon 9550性能更加強勁,甚至具備了觸碰旗艦級邊緣的實力。

Radeon 9550很輕易地讓幾乎所有人都記住了它
憑借這種與價格和定位完全不相稱的,幾乎到了不可理喻等級的超頻能力,Radeon 9550佔領了大片的中端市場,甚至完全佔據了「性價比顯卡」這個詞彙,甚至很多顯卡愛好者生命中第一塊性能級GPU就是Radeon 9550。如果這些仍然不足以讓其「燒入」我們的腦海的話,我只能說你是一個神經大條的人了。
SLI的復生——GeForce 6600GT
與R300一樣,NV40在DirectX 9時代乃至整個GPU歷史上都是成功的,皇座級的性能、完美的API支持甚至是IBM fishkill工廠親自操刀的應用冗余晶體管技術的130nm銅互連工藝都讓NV40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但NV40所做的事情,從本質上來講只不過是幫NVIDIA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真正衝鋒在前收復失地,同時為後世留下了一項重要遺產的並不是這顆旗艦芯片,而是它的小弟NV43。

採用橋接AGP芯片的6600GT擁有經典的斜向佈局
Geforce 6600GT擁有略超過NV40一半的規格,在性能和售價端也同樣擁有與中端相稱的甚至可以說是極其優異的表現,再加上其競爭對手X600表現並不理想以及ATI對AGP市場的錯誤忽視,Geforce 6600GT幫助NVIDIA搶回了NV3X時代失去的大片中端市場也是情理之中,但Geforce 6600GT的意義遠非幫助NVIDIA賺取更多利潤這麼簡單。

原生PCI-E接口的6600GT
足以讓Geforce 6600GT名留顯卡發展史的最重要因素,在於其在中端領域引入了SLI技術,並由此第一次證明了2顆中端或者說較小的芯片,是有實力擁有與旗艦單芯片相近甚至相同性能的。這不僅為當時的玩家提供了一種性價比極高的採購方案,更為後來的市場發展埋下了最為深重的伏筆。

6600GT-SLI為所有人上了一課
2塊Geforce 6600GT的售價在當時比一塊Geforce 6800Ultra要低得多,只要你的主板支持SLI,採購兩塊Geforce 6600GT就可以輕鬆獲得超越旗艦的性能,這不僅讓消費者增加了一條選擇Geforce 6600GT的理由,更帶動了NVIDIA SLI芯片組及相關主板的出貨量。而這種等效於兩顆小芯片可以戰勝一顆大芯片的成功經驗,更直接影響了後來逆境中AMD的顯卡發展之路,並最終導致了今天單卡雙芯卡皇的出現。儘管擁有橋接芯片過熱等瑕疵,但瑕不掩瑜,Geforce 6600GT不僅應該被鍾愛它性價比的玩家們記住,更應該被歷史所銘記。
sweetspot的雛形——GeForce 9600GT
DirectX 10時代的經典同樣不屬於旗艦,我們將要面對的兩款款經典顯卡均來自當時的中端市場,它們分別是GeForce 9600GT和Radeon HD 4850,相信這兩個名字都能夠勾起許多人美好的回憶。其中GeForce 9600GT對於現代顯卡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既是一款暢銷數年的經典中端遊戲顯卡,同時也是目前炙手可熱的Sweetspot級顯卡的「祖先」之一。

基於G94架構的GeForce 9600GT
在DirectX 9末期以及DirectX 10中前期,關於遊戲顯卡的架構側重曾經產生過長時間的爭論,負責直接圖元操縱的後端以及負責Shader Program運算的ALU究竟孰輕孰重,這一問題的答案一直懸而未決。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兩個方向上分別進行嘗試,而GeForce 9600GT便是這些嘗試中最經典的一個。

規格及定價均十分出色的GeForce 9600GT
GeForce 9600GT基於G94構架,擁有64個流處理器,16組ROP單元及256bit顯存位寬。儘管ALU較之旗艦級的G80/92削減了一半,但GeForce 9600GT的後端規模卻達到了與後者相同的水平。龐大的後端規模為其帶來了優秀的帶寬以及Fillrate能力,GeForce 9600GT因此在性能上超過了許多當時定位還比較傳統的其他中端級顯卡,同時也在帶寬敏感場合超越了另一個方向的嘗試——同樣經典的GeForce 9600GSO。

SLI同樣是GeForce 9600GT的賣點之一個
GeForce 9600GT擁有更小的芯片面積,更加適宜的功耗及發熱表現,更具可控性的成本,它提供了相當經典的遊戲性能及使用體驗,同時也驗證了後端對於遊戲顯卡的重要性,由它所獲得的結論性經驗不僅影響了NVIDIA後續的中高端顯卡架構的研發,更成了眾多Sweetspot顯卡借鑒的對象。
空前絕後的經典——Radeon HD 4850
經歷了R600失敗的AMD在顯卡領域幾乎被逼上了絕境。儘管以類似Tick-Tock策略推出的RV670從成本端解救了危急中的AMD,但其市占率還遠遠不夠,AMD需要一款性能上有所起色同時市場上能夠有作為的產品來重新建立信心,於是RV770來了。當時誰都沒有想到,作為RV770開路先鋒的Radeon HD4850竟然成了另一塊名留史冊的顯卡。

後無來者的HD4850
在經歷了超越所有人想像的規模放大以及對工藝的豪賭之後,RV770無疑取得了大成功,它不僅通過大踏步的性能前進彌補了之前R600/RV670造成的損失,作為先發的HD4850更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性能和定價一舉獲得了市場的滿場喝彩,並重建了對AMD圖形部門的信心。整個AMD都要感謝RV770,感謝HD4850。

RV770核心照片
HD4850可謂後無來者,它擁有與旗艦RV770相同的800個流處理器,40個TMU單元及16組ROP陣列,僅在顯存端採用了帶寬較低的GDDR3顆粒。全規格低速顯存的HD4850成功的擁有了貼近HD4870的性能,同時其長期穩居999價位的經歷也讓其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具「良心」的芯片之一。甚至HD4850在通用計算領域也開始了初步的嘗試和涉足,其諸多特性雖然不足以稱得上創造,但卻為後來RV970的追趕打下了根本的基礎。同時,它還是一顆真正意義上的小芯片,其芯片面積遠低於競爭對手即將到來的構架,這讓NVIDIA背負了不小的成本負擔。但這些都不是,或者說不僅僅是HD4850載入史冊的原因,如果拼良心的話,前面的Ti4200再怎麼說也比它要強得多,如果是小芯片策略的話,G71更是比它凶狠和成功。HD4850真正應該被人們記住的地方,在於它第一次以最淋漓盡致的方式將小芯片策略、多芯互聯手段以及成功的市場切入點和運作結合在一起,最終演繹成了一場大勝。

被HD4850逼得連連調價的G92
在HD4850之前,顯卡界雖然也存在過許多針對市場的產品,但從來沒有哪一款產品能夠將切入點如此主動的定在如此適合的地方,更沒有一款產品能夠單純以構架中端先發的身份取回失去的市場主動權。HD4850通過合理構架設計帶來的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將售價最終定在了自己和市場都能接受的地方,並在該區間上以近乎於無弱點的形象閃亮登場。而這個區間恰恰又是能引起最廣泛關注的中端以上位置,同時還是競爭對手的空白區域。HD4850的出現,讓AMD在短時間內幾乎完全控制了市場主動權,而痛失節奏的NVIDIA不得不以十分難堪的價格戰來挽回局面。HD4850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塊將性能、構架、工藝、特性支持、市場策略和運作手段等幾乎全部顯卡相關屬性都發揮到最極致的顯卡,其經典程度不僅前無古人,而且至今也未見超越者出現。在我們GPU十年歷史回顧的所有經典顯卡當中,HD4850無疑是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沒有之一。
成熟的甜點——Radeon HD 6870
DirectX 11時代帶來了許多新鮮的事物和概念,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提供更好遊戲性能的Sweetspot級顯卡便是其中之一。Sweetspot顯卡的規模和性能通常為旗艦級的75~80%左右,售價卻只有旗艦的一半,這讓Sweetspot從中端顯卡手中接過了續寫經典的任務。

基於Barts核心的Radeon HD 6870
架構意義上的第一款Sweetspot產品來自NVIDIA的GeForce GTX 460,它的出現為Sweetspot產品分級訂立了可循的標準,但受限於第一代Fermi架構的EDA設計所導致的功耗及良率問題,GeForce GTX 460的表現還達不到「成熟」的標準。所以DirectX 11時代第一款經典顯卡的頭銜便落到了Radeon HD 6870頭上。

Radeon HD 6800 Barts架構圖
基於Barts架構的Radeon HD 6870是AMD第一款符合Sweetspot定位的顯卡,它擁有與Cayman相同的雙ACE架構,ALU團簇包含了1120個流處理器及56組Texture Array,後端的ROP則維持了與Cayman同樣規模的32個,顯存位寬也因此而達到了256bit。良好的前端和超過七成於旗艦的ALU團簇規模帶來了更好地執行效率,而完整規模的後端也提供了充沛的緩衝體系作為支撐,這一系列有利條件都為Radeon HD 6870的良好表現打下了基礎。

Radeon HD 6870是AMD顯卡史上的又一顆常春籐
與我們之前所回顧的各款經典顯卡相比,Radeon HD 6870的經典完全來自一個詞,那就是均衡,每一個用過它的用戶都會有一種「舒適」的感覺,你很難從它身上發現缺點。它是一款擁有成熟表現和優秀遊戲性能的顯卡,在售價、性能以及綜合表現之間達成了良好的均衡,這種成熟的平衡在AMD陣營當中顯得更為珍貴。Radeon HD 6870在市場端和口碑層面都得到了用戶的充分認可,同時也為Cayman讓人失望的表現挽回了顏面,其熱銷一直持續到了停產後相當長一段時間,AMD甚至為其延後了Radeon HD 7700的上市時機。
最幸運的幸運兒——GeForce GTX 680
這並不是歷史上賣的最好的顯卡,也不是具有繼往開來意義的顯卡,但這塊卻顛覆我們首發評測結語的「傳統」——在它的評測結尾部分,我們史無前例的連續用了7個「更」字來對其進行總結,相對於競爭對手以及自家上代旗艦,它更小、更短、更輕、更涼、更省電、更便宜,同時更快,它就是GeForce GTX 680。

「小巧」便宜外加涼又快是GTX680的特點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回顧過的所有經典顯卡均非旗艦架構,為什麼卻要在最後以一款「旗艦」級顯卡來收尾呢?其實這問題的答案很簡單——GK104的架構代號,僅達到Tahiti架構80%的芯片面積、75%的單元規模以及75%的顯存帶寬,還有GK110架構的存在及後續發佈。在它們面前,您還覺得GeForce GTX 680本來是一款旗艦級顯卡麼?

GTX 680全新特性
GeForce GTX 680其實相當幸運,它的經典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說是競爭對手「賜予」的。如果不是Tahiti因為AMD架構研發的積弊而背負了太多不該背負的負擔,基於GK104的GeForce GTX 680也許只是一塊賣的還不錯的Sweetspot而已,雖然可能會受到市場的歡迎和玩家的認可,但成為經典的可能性並不太高。可是最終,它卻以甜點升格的一代旗艦產品的身份登場,為當時的顯卡業界帶來了頗多懸疑與驚喜,在與Radeon HD 7970的對決中上演了一邊倒的大戲,並最終逼出了一塊讓AMD陷入尷尬的Radeon HD 7970 GHz Edition。不僅如此,拜競爭對手錯誤的,或者說無可奈何的定價及推廣策略所賜,GeForce GTX 680同時還以單一旗艦產品對抗了AMD完整的整條產品線,並最終獲得了極高的市占率並為NVIDIA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HD 7000系列的尷尬賜予了GeForce GTX 680經典的地位
競爭對手在架構出現問題的同時在市場運作也出現問題,這樣的機會可以用千載難逢來形容,在今後GPU發展歷程中恐怕不會再出現第二次了……
GeForce GTX 680身上確實有許多不容忽視的優點——極高的性能功耗比、比對手更高的性價比、當時最強的單芯顯卡性能、良好的溫度及噪音表現、GPU Boost同時解決單元復用率影響絕對性能以及性能過剩時溫度噪音功耗需求得不到滿足這兩個截然相反的問題的創意……但這一切都無法取代「幸運」對它所產生的影響。雖然對各自研發者的意義並不相同,但GeForce GTX 680的經典同Radeon HD 4850一樣,不僅空前而且不可複製。正是這種不可複製,讓它成了我們回顧的最後一款經典顯卡。  
得「民心」者的天下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經典的定義都不盡相同,所以每個人心中也許都有屬於自己的經典顯卡。那麼今天這些被我們重新提及的經典顯卡,又是憑藉著怎樣的特質成為經典而被我們以及大多數人所記住的呢?

Radeon 9550並非史上最快,但它卻牢牢地抓住了用戶的心
Radeon 9550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在中端市場稱得上低廉的價格提供了史無前例的超頻能力和超頻後性能;GeForce 6600GT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填補了AGP市場的巨大需求同時復活了雙卡互聯的性能拓展模式;GeForce9600GT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在提供優秀性能的同時為Sweetspot級顯卡的最終成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Radeon HD 4850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在任何層面的表現都空前絕後到無以復加;Radeon HD 6870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首次以Sweetspot顯卡的身份闡釋了全面均衡表現的含義,並且最終讓龐大數量的用戶都體驗到了這種全面均衡;GeForce GTX 680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完成了一次出人意料的蛻變。這一個經典都獨一無二,每一個經典都令人印象深刻。

Radeon HD 4850同樣虜獲了無數玩家的心
這些經典存在共性麼?也許我們可以將這些經典實際再進行一些簡化——Radeon 9550用廉價的高性能吸引了大量玩家,GeForce 6600GT用性能、對AGP的寬容性以及性能拓展性吸引了大量玩家,GeForce 9600GT用更好的前後端平衡所帶來的性能表現吸引了大量玩家,Radeon HD 4850用旗艦級的架構和中端的售價吸引了大量玩家,Radeon HD 6870用全方面的平衡吸引了大量玩家,GeForce GTX 680用其與Radeon HD 7970鮮明的對比吸引了大量玩家。每一款經典,都用它獨一無二的特徵滿足了玩家的需求。
這就是這些經典顯卡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無論GPU如何發展,滿足玩家需求始終是最本質的任務。衡量一款顯卡是否經典的要素並不是其所能夠提供的性能,而在於其實不是能夠牢牢的抓住用戶的心。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技術層面如是,市場層面亦如是。

GPU業界的下一個十年還會有經典顯卡誕生麼?
我們不知道未來的GPU業界將向何處前行,我們同樣無法確定自己在未來能否再次獲得新的經典顯卡產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只有當GPU業界處在健康的發展環境當中時,經典產品才會伴隨著良性的競爭環境同步出現。所以如果您同我們一樣熱愛GPU以及由GPU所創造的一切,那就同我們一起靜靜的守望並繼續支持GPU的下一個十年吧。


※ ※ ※ 本文為 andy6989 與 熊蓋站 共同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 ※

 



≡熊蓋站管理團隊≡--共勉之--



[樓 主] |
發表於:2013-09-17 05:16

  熊蓋站 -> 硬體資訊

v 最新文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        v 精華文章

               

奇摩搜尋
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

線上收看: 景點即時影像 | 線上查詢: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

    Powered by 熊蓋站  Code © 2005-2017 Plurk Twitter 
讀取秒數Time 0.036156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現在時間是 2024-6-3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