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蓋站 - 首頁

  Plurk Twitter    

» 您尚未 登入註冊 | 說明 | 娛樂中心 | 點歌 | 聊天留言 | 最新 | 精華 | 論壇 | 資訊 | 首頁 | 影音模式

熊蓋站  -> 旅遊資訊  -> 【轉貼】中國杭州

--> 本頁主題: 【轉貼】中國杭州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可列印版本
何戎


新人進步獎 音樂天才獎

∷ 職務: 超級版主 該帥哥目前不在線
∷ 編號: 1348
∷ 級別: 天使會員
∷ 發帖: 5131
∷ 威望: 4675
∷ 財富: 2035 蓋幣
∷ 貢獻: 11
∷ 配偶: 單身
∷ 家族: 軒轅山莊
∷ 來自: 台北市
∷ 註冊: 2005-05-05
∷ 上次: 2013-09-20
鮮花(113)
你還沒寵物,趕快去買一隻吧
寵物商店
  【字體: Plurk Twitter 
【本站推薦】:
 【轉貼】中國杭州

歷史背景

杭州位於錢塘江下游,控江南水陸重鎮,從隋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杭州的繁榮盛況一路扶搖直上,到了宋朝,杭州已經是一個經濟富足、文化薈萃的大都會,當時的絲綢、釀酒、造船及雕刻印刷業都佔有全國舉足輕重的地位,被稱為「東南第一州」。
傑出的詩人蘇東坡任杭州行政首長時,致力於浚湖築堤,加上南宋時定都杭州,共歷九朝帝王125年,杭州的建設與人口迅速地成長,至此,杭州的風景馳名國內,但是到了民國與文化大革命時期,杭州諸多美景卻遭到破壞,雖然近年來中方已經努力恢復舊觀,但是,稍嫌簇新俗艷的新設施,讓杭州失落許多風韻。


西湖West Lake

西湖十景
蘇東坡一首膾炙人口的「波光瀲艷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把西湖的美景推向永恆的境界,千年來被傳頌、被嚮往,而無數文人雅士、青樓艷妓的風流史蹟,更加添了西湖的夢幻色彩,西湖幾乎變成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聖地,那裡有詩人形容楊柳垂岸、荷開千里的美景,也是淒美的白娘娘傷心地。
西湖是杭州的核心,因為位於杭州城的西面而得名,湖的南、北、西面三面環山,東部接市區,全長共15公里,湖體面積約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公尺,自元後,文人依具西湖四周的特色與四季變化,擬出著名的「西湖十景」,分別是「斷橋殘雪、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曲院風荷、蘇堤春曉、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雷峰夕照、柳浪聞鶯」。


環湖遊覽須知

1. 繞西湖一周共15公里,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慢慢安步當車,極有情趣。
2. 另外,你可以搭乘「環湖遊覽車」,環湖遊覽車分為兩段,可以在西湖的東側湖濱路上的巴士站搭乘,車號「K507」,北線從湖濱路出發左轉北山路,終點站是西湖西側的「靈隱寺」,南線從靈隱寺沿著西山路、南山路回到湖濱路上,這條「環湖遊覽車」極為方便,涵蓋西湖周遭的風景名勝區,發車時間有固定的時間表,寫在站牌上。
3. 票價:一人14元,上車收費。
4. 景點介紹:這種遊覽車最特別的是有清秀可人的車掌小姐沿途講解,她會用麥克風沿路說明西湖的景點典故,如果,你聽到講得結結巴巴的小姐,那她可能是實習生,請多見諒囉!

斷橋殘雪
西湖東北邊,斷橋東有一望湖樓可賞西湖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
蹩趿步松沙,晃疑是踏雪

──蘇東坡˙望湖樓醉畫


典故
「斷橋」的名稱自唐朝就出現了,但是來源不詳,有人說是從段家橋轉來的,也有人說,是南宋偏安杭州時,有人以斷橋殘雪影射殘山斷水之意,殘雪則是因此處賞雪是一絕,前人曾如此形容西湖「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原來賞西湖以冬季最美,真正晴空萬里時,反而感受不到煙雨江南的特殊韻味。

現狀
斷橋名字取得不吉祥,卻是羅曼蒂克故事的最好場景,著名的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斷橋相會」的場景就是在這裡展開,白娘娘與許仙在斷橋邂逅,因借傘牽扯出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許多詩詞也以斷橋為背景,而象徵別離的「斷」字更是騷人墨客大作文章的重點,如清朝的余一淳的《竹枝詞》「女郎送別斷橋西,不忍輕分掩袖啼,歸家只恨橋名惡,怨得成雙變兩堤」,越劇的《斷橋》「西湖山水還依舊……看到斷橋橋未斷,我寸腸斷,一片深情付東流」。
斷橋是一座彎曲的拱形獨孔環洞階梯橋,高約4公尺,橋面由石材製成,斷橋橋心是西湖賞雪的最佳地點,遠眺西湖湖面白濛濛,而白堤上的積雪猶如粉妝玉琢,所以得到這個雅號,現在斷橋在整修後,長8.8公尺,寬8.6公尺,上面舖上一層瀝青,橋的東北部還有一塊康熙皇帝的御筆「斷橋殘雪」碑亭。


白堤
過了斷橋後,這條筆直道路直抵湖上的孤山,這座堤岸是西湖最古老的堤,在唐代已經存在了,當時稱為「白沙堤」,是遊人要賞孤山的唯一通道,約1公里長,明代時,曾在堤岸兩旁種植桃柳,春天時,綠柳蔥蘢桃花燦爛,又稱為「什錦塘」。
白堤的名氣是因為與唐朝詩人白居易連在一起,其中包含了當地居民對於這位賢明的地方官的追思與感念之意,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興水利、築堤坎、建石函,政績斐然,白居易確實曾築「白公堤」,不過,並不是這條白堤,而且白公堤早已廢圮了。


平湖秋月
白堤西端,倚孤山
曾向湖堤夜扣船,愛看波影弄嬋娟
一塵不動天連水,萬籟無聲客在船
──聶大年˙平湖秋月


典故
「平湖秋月」原先出現時並非指地名,而僅是陳述西湖一處賞月的地點,後來是因為南宋一名畫家寫了一首詩,陳述了登上望湖亭觀月的心得,使得望湖亭的「平湖秋月」一景正名,唯有登上高處,才能俯瞰西湖在月色下的姿態,宛如玉壺的底座般晶瑩剔透。

現況
白堤走到底就是平湖秋月的地點,清朝康熙38年曾在此處建立御畫樓,樓前舖建石台,突出於湖面,上有康熙御筆的「平湖秋月」四字,不過現今你看到的是當代書法家盧功所寫,而樓則改為「湖天一碧樓」,西面臨水處建有400平方公尺的賞月平台。



曲院風荷
西湖西北角,靈隱路上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
何物醉荷花,暖風原是酒
──張岱˙曲院風荷

典故
南宋時,這裡原有官家釀酒的作坊,坊中有塘,通「金沙泉」,以泉水釀製的「麴酒」聞名全國,除了酒香誘人外,塘內種植了荷花,夏日時,荷葉田田襯著粉嫩的荷花,荷香酒香襲人,宋代時,題名為「麴院荷風」,後來,是清朝康熙皇帝來遊,提筆將「麴院」改為「曲院」,「荷風」改為「風荷」。

現狀
曲院風荷現在分為六部分,分別是岳湖、竹素園、風荷、曲院、密林、郭庄,佔地426畝,這是1980年後重新整理的,「風荷」是全園最重要的地點,主體建築是「熏風閣」,這是賞荷的最佳地點,環繞四周的池塘內有白、紅、粉三色,蓮花的種類豐富,有重台蓮、錦邊蓮、灑金蓮、並蒂蓮,熏風閣坐落在荷花之間,以小橋聯繫動線,對面是「紅銷翠蓋廊」,東西兩側有「波香亭」、「風徽閣」。最新增闢的風荷酒苑內,還製造一個「曲水流觴」的設備(彎曲的水道,酒杯可以順著水道移動),頗具古人的風流之態。



蘇堤春曉
橫跨西湖的蘇公堤上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
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張岱˙蘇堤春曉


典故
蘇堤,又名「蘇公堤」,建於北宋元祐5年(1090年),是一條堤橋相接,橫亙湖上的綠色長廊,南起南屏山下,北抵悽霞陵,全長2.8公里,結合了西湖的空間,這是中國傑出的文學家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看到泥沙淤積的西湖荒蕪而凋弊,於是下決心整治,他挖出西湖淤積的泥沙築成長堤,並在堤上種植芙蓉、楊柳,蘇堤中段是六橋九亭,一千年來,西湖繼續淤積,而挖出來的泥土也用老方法處理,於是堤岸越來越寬廣,每逢春天來臨時,桃紅柳綠的景色是西湖的春訊第一炮,「蘇堤春曉」名列十景之首,除了紀念蘇東坡之外,長堤上望不盡的春意似錦,與兩旁西湖的碧波萬頃,絕非浪得虛名。

現狀
蘇堤在新政府的努力重建下,現在長2797公尺,寬平均30-40公尺,最窄處約18公尺,最寬處約55公尺,上面種植5000餘株四時花木,最多的是楊柳與桃樹,在蘇堤的南端還有一座結合庭院、展廳、碑廊與藝苑的蘇東坡紀念館,裡面用花崗岩雕成蘇東坡的全身塑像約3公尺高,並展出蘇東坡的書法精品雕石。


花港觀魚
。西湖的東南隅,連接蘇堤的映波橋與半島
。12元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嘴花
最是春光翠西子,底需秋水悟南華
──乾隆

典故
今日的花港原只是西湖的一個港灣,無花無魚也無池,只有幾戶漁家、幾顆垂柳而已,北宋時期,有一位辭官歸隱的詩人林和靖在西湖的孤山上養鶴植梅,而被喻為「風華文學名天下」,另一位辭官歸隱的是南宋內侍官盧允,他在花港的舊址結蘆興建私人花園,由於盧允喜歡結交名人雅士,於是他的私人花園的名聲漸為人知,當南宋的宮廷畫院畫師祝穆、馬遠等人創作「西湖十景」時,便把花港觀魚也列為一景。

現狀
現在的花港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建立的,1952年之後先後兩次大型的整治擴建,形成佔地面積達50萬平方公尺的國家一級大型公園,換一種說法,這裡開闢成一個多元的主題樂園,有花圃、遊樂場、森林徒步區,最有趣的是,幾乎每一個轉角、叉路,都會立著大大的看板,上面寫著一些激勵人心的話,例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年,快樂!快樂!真快樂」之類的,原來的花港觀魚僅剩一池養著錦鯉的池塘與康熙皇帝當年寫的大大的「花港觀魚」四字大石碑。



三潭印月:
。位於西湖心的小瀛洲上
。25元

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通似九折畫橋,
覽沿堤老柳,食純菜香,
如此園林,四州遊遍未曾見
──康有為

典故
位於湖心的小瀛洲被喻為西湖上的明珠,這座巧奪天工的湖中庭院並非自然形成,原來是湖心中小島上建有三座小石塔(你現在還看得到),後來演變成田字形的「湖中之島,島中有湖」的特殊庭園景觀,由於三座小石塔的倒影映入島中之湖,故稱為「三潭映月」,到了清朝光緒年間,退休的官僚彭玉麟在小瀛洲闢建私人別墅,於是小瀛洲上的亭台樓閣有了初步的規模。

現狀
近年來,中國政府使用灌石方法填充基石,擴寬湖面,整修舊有的亭台,又新建了花鳥廳、九曲平橋、種植綠樹,讓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破壞的舊觀慢慢恢復了,如果時間許可,建議你在花鳥廳喝杯西湖耦粉、泡杯龍井綠茶,欣賞煙波浩淼的風光。


南屏晚鐘
西湖南邊的南屏山下
赤闌橋畔斜陽外,臨江暮山凝紫。
戰鼓乍歇,一片芙蓉秋水。餘霞散綺。
正銀月停關,畫橋催航。
魚板敲殘,數聲初入外松里。
──陳允平˙南屏晚鐘

典故
南屏山橫亙在西湖南側,高不到100公尺,卻綿延一千多公尺,山上有怪石聳秀,綠樹盈眼,晴天,滿山嵐翠襯托著白雲藍天,雨天時,雲煙輕籠山林,「晚鐘」則是指南宋時建立的敬慈禪寺,這座禪寺與西湖西邊的靈隱寺齊名。
南屏山麓另外還有一座興教寺,其影響力不在敬慈寺下,由於南屏山山體多孔穴,而且主峰的垂直度很大,黃昏,敬慈寺與興教寺敲鐘時,這些峭立的山壁與洞穴會更加強鐘聲的共鳴,於是回音四起,特別是晴天又吹東南風的日子,鐘聲隨風飄送,回音加上回音,更加的幽遠綿長,經久不息。

現狀
現在的敬慈寺是1986年重建的,是一幢歇山頂三重檐仿古建築,寺廟裡有一座巨鐘,高3公尺、口徑2.3公尺、重達10噸以上,這是由日本的佛教永平寺捐資3000萬日幣鑄造的,鐘體的內外都鐫刻著《妙法蓮華經》,近年來的除夕夜裡,杭州各界人士、僑胞、海外人士都會聚集在敬慈寺的大鐘前,舉行新年撞鐘除舊迎新的活動,到第108響時正好是新年的開始。


雷峰夕照
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牆人語近甘園
南山遊遍分歸路,半入錢塘半暗門
──王洧˙雷峰夕照

典故
雷峰塔初始稱為「西關磚塔」,是吳越時一名國王的王妃奉藏佛螺法髻,以求國泰民安的地方,北宋時佛教興盛,便有王公貴族出資整修磚塔,後來時植南宋兵馬倥傯,官兵原本打算燒毀雷峰塔,以免成為敵人的攻擊目標,正在引火之際,塔的基部突然出現一隻巨蟒,士官根本不趕靠近,雷峰塔幸而保存下來,而這也是白蛇傳的起源。
雷峰塔聳立在西湖南端,秀麗的湖光山色盡收,雷峰夕照因此而得名,其實這也是與不遠處的南屏晚鐘對照而出現的景點。

現狀
年久失修的雷峰塔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1時40分崩塌,據說,當時鴉鵲滿天,塵埃蔽日,漫山遍野如煙屯霧聚,良久不散。現在雷峰塔正在積極重建當中,夕照山下圍了起來,只能期待早日整修完成,不過那座七層樓八面的磚造古塔是永遠消失了,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被壓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娘總算自由了。


雙峰插雲
指西湖西北邊的南高峰、北高峰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張岱˙雙峰插雲

典故
雙峰聳立在群山之上,因此非常醒目,特別是煙霧繚繞或是陰翳多雲的天氣,群巒被雲霧遮掩,兩峰又在煙霧之中,猶如兩位仙人相對。雙峰插雲之美在於遠望,由於兩峰對立,又衍生墨客騷人的許多想像空間,元朝一位詩人楊維楨曾以雙峰為題寫了一首情愛纏綿的詩,「勸郎莫上南高峰,勸儂莫上北高峰,南高峰雲北高峰雨,雲雨相催愁煞濃」,從此這種男女情愛的歌詠方式,便變成雙峰插雲的主調了。

現狀
雙峰插雲是西湖十景中最遙遠的景點,南高峰位於靈隱路的北側,高256公尺,要爬到山頂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峰下有仙霞岭,岭下有仙霞洞,洞深約20公尺,洞壁內刻有五代至宋代的大小佛像,是西湖石雕的藝術精品。
北高峰號稱「錢塘之柱」,高355公尺,有石階數百級可曲折爬到山頂,其中,從靈隱寺到韜光庵這一段山路風光明媚最為有名,古人曾形容說,山之姿態,得樹而妍,山之骨骼,得石而蒼,山之經營,得水而活,唯韜光道中能全有之。


柳浪聞鶯
西湖東南岸,南山路側
晴空搖翠浪,群禽靜,霽煙收
聽暗柳啼鶯,新簧弄巧,如度秦謳

──周密

典故
柳浪聞鶯的前身是南宋皇家的御花園—聚園景,曾有一流的建築設施,除了賞景的閣樓台軒之外,還搭建了柳浪、學士兩座橋,水港旁植滿松樹,時常有歌舞藝人在此表演,輕歌漫舞終日。
到了康熙遊覽西湖御筆親點西湖十景後,杭州地方政府依距這十景按題索景、樹碑建亭,柳浪港以垂柳掩映,花時紅白相間,香氣襲人而得以列名其中,隨著南宋的滅亡,聚園景也逐漸荒蕪,現在的柳浪聞鶯是後世興建的。

現狀
今日的柳浪聞鶯,仍以青翠的柳色聞名,到今天還有柳樹數百株,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柳枝低垂至湖面。如同少女浣沙的是「浣沙柳」,另一種姿態痀僂,猶如貴妃醉酒的稱為「醉柳」,還有一種比較奇特是樹幹粗短、枝繁葉茂,猶如雄獅昂首的稱為「獅柳」。
此景周圍已經變成一個大型的公園,內部闢成許多花園園區,還設置了大型的彩色噴泉,夜幕低垂時,噴泉的水光映照著彩色強光,是古意盎然的西湖現代的一面。


岳飛廟
。西湖北岸
。巴士7號與27號
。7:30-18:30
。12元

精忠報國的岳飛是中國推崇的英雄人物,數百年來改朝換代,西湖邊歷經無數的滄海桑田,唯有岳王廟依然挺立,岳王墓上的青草猶綠,青山有幸埋忠骨,依然是杭州人的驕傲。
位於西湖邊的岳王廟大概是西湖旅客的朝聖重點,從大門口即可感受「岳王廟」的氣勢雄偉,從入門的舖石甬道可以直抵大殿,殿內有岳飛的塑像,身穿金甲紫袍、手按配劍,氣宇軒昂,岳飛塑像背後的「還我河山」是岳飛的親筆跡,筆意酣暢,顯露這位一代大將的英雄氣概。

如果你對於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史蹟還有任何不了解的地方,在正殿旁有一間岳飛的史蹟館,裡面詳述了岳飛的生平,可以說是巨細靡遺,而且還有圖文並茂的解釋,關於岳家軍的幾位著名大將,也有相當詳細的說明。

在正殿的西側是岳飛墓,墓園的通道兩側有碑廊,北邊是岳飛的遺墨碑刻,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滿江紅>>,另外還有一些奏扎等,南廊則是一些碑文與後人憑弔岳飛的詩作,還有一些岳飛的殉葬物品,墓道旁邊還有石人3對,石獸3對,石望柱一對,石望柱上面寫著「正邪自古同冰碳,毀譽於今判偽真」。

在岳飛墓旁還有他的養子—岳雲之墓,兩人相繼在遇害之後才追封諡號。


四奸像
當然,絕對不能錯過跪在岳飛墓前的四奸像,分別是秦檜、其妻王氏,爪牙張俊、万俟等一女三男,這四尊塑像是用生鐵鑄造的,赤裸著上身,反手跪在地上,可能是由於數百年來,這四尊塑像屢屢遭到破壞,所以現在用柵欄圍起來,而且旁邊有標語,提醒民眾吐痰、吐口水不是現代國民應有的風範,而且會破壞環境衛生,所以你可以想見這四尊塑像的悲慘遭遇。
據說,有人曾將檜木切割後種植在岳飛墓前,表示將秦檜分屍(檜木何辜?),但後來卻遭到天雷擊毀,所以有史官嘆道,秦檜此人,連鐵頭木身都無法保全,可見天道人心。


靈隱寺
。位於西湖西側的靈隱山麓
。搭乘K507或7號巴士
。5:00-18:00
。22元

印度東來的慧理法師尋得這處清境地蓋了靈隱寺,西湖畔的林蔭深處應是隱居仙人才能享得的福氣,凡夫俗子循著九里松、飛來峰、一線天的人為或天然美景沉澱心靈後,才得一窺千年佛寺的真貌。
靈隱寺是杭州最古老的寺廟,又名雲林寺,是東晉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所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居,所以寺名為「靈隱」。靈隱寺在杭州的諸多道觀佛寺之中,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與西湖南端的「南屏晚鐘」--敬慈寺北南稱霸。

另一個讓靈隱寺成名的主因是濟公在此出家,由於濟公的特殊行徑家喻戶曉,因而讓靈隱寺的名聲更加流長,是江南第一名寺。

從北山路彎入靈隱路,與抵達靈隱寺之前,有一段極美的路稱「九里松」,這段幽靜而美麗的路程是有學問的,因為古人認為在禮佛之前需要先沉澱過濾雜思,所以在抵達靈隱寺之前,特別設計這樣一段僻靜的路途,而且很講究的喔!這段路程依造高度的差異分為三層,分別是松樹、楓樹與低矮的草本植物,在春秋二季可以欣賞到上中下不同顏色的綠林大道。


靈隱寺建築
現在的靈隱寺是19世紀之後重建的,在五代時期,靈隱寺的規模相當驚人,號稱有9樓、18閣、72殿堂,連僧房即有1300餘間,這種盛況僅能存在史蹟中,現在的靈隱寺僅存天王殿、大雄寶殿、聯燈閣、大杯閣,然而在山坳中的靈隱寺,仍有殿宇連綿、香火鼎盛的氣勢。
天王殿是靈隱寺的第一進大殿,寬7間、深四間,殿前有石質的經幢兩座,分居左右,用來鎮邪祈福,這是北宋的遺物,殿內有彌勒佛像迎面而坐,與彌勒佛背對背坐的是持降魔杵的佛陀,左右有四大天王侍立,佛陀像是南宋遺物,四尊天王則是塑於1932年。

大雄寶殿是靈隱寺的主殿,面寬7間,深5間,樓高33.6公尺,這個高度僅低於北京的天壇,殿正中的釋迦牟尼佛是香樟木雕成的,加上下面的石壇、須彌座、蓮座,共高19.6公尺,佛祖的兩側是「20諸天」護法。

最後面的大殿列有12生肖的守護神,據說到自己生肖的守護神前拜拜,即可保平安。


飛來峰
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在靈隱寺前面(從大門進入後),你會先經過登上飛來峰的小徑,這座山的石質與周圍群山迥然不同,形成一座很突兀的孤山。
傳說,印度來的慧理法師看到這座山時很驚訝地說,「這是天竺(印度)國靈鷲山的小丘陵啊!怎麼會飛來這裡呢?」所以便稱之為「飛來峰」,山上有許多怪異造型的石頭,峰高167公尺,建議你可以爬上山遊覽,山上極為清幽,偶而還有別處來掛單的和尚在此打坐,說不定他興致好時,還會幫你推算命盤解說流年呢。

山腳下有一個龍泓洞,洞頂有穴,日光可以從那一條細細長長的洞穴中穿透,所以有一個名稱「一線天」,龍泓洞口有兩幅浮雕,分別是「白馬駝經」與「玄奘取經」。

另一邊還有「玉乳洞」,因為洞內有石乳垂下故得名,玉乳洞內相當陰涼,牆上還刻有20餘尊雕像,不過,要有手電筒才能一窺全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飛來峰的西側有一個涼亭,稱為「翠微亭」,這是南宋名將韓世忠為紀念抗金名將岳飛而建,亭名是因為岳飛有一首詩《登池州翠微亭》,這座小亭建於岳飛遇害後66天,如果你剛好也是金庸小說的愛好者,或許可以順便考察一下黃蓉與郭靖在這附近尋找「武穆遺書」的蹤跡。



美食

從南宋偏安杭州後,這個江南首都的繁榮盛況絲毫不遜北京、蘇州等一等城市,其風流艷美的傳說與文人雅士的駐足遺跡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有錢、有物產、有閒人,這個城市肯定有美食,不同於蘇州水鄉的溫柔甜膩滋味,杭州西湖的浙江爽利個性是表現在食物上喔!

杭州菜歷史悠久,與寧波、紹興構成「浙江三大菜系」,杭州菜分為「湖上幫」、「城里幫」兩派,「湖上幫」以魚蝦、禽類為主,擅長生炒、清燉、嫩餾等技法,講究口味清、鮮、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味,「城裡幫」用料以肉類居多,烹調方法以蒸、膾、汆、燒為主,講究清淡鮮嫩的口味,注重鮮鹹合一。

知味觀
。仁和路83號
。8:00-21:00
。消費額5元起

要吃杭州小吃嗎?請到知味觀,這家老店可是相當現代化的經營喔!有點像是台灣的美食街,先在入口處購買點券,然後,你可以選擇吃貓耳朵、寧波湯團、湯包、鮮肉小籠包……,外面還設有點心外賣處,裝潢乾淨簡單,還有盥洗室,這點很重要。
貓耳朵
貓耳朵是知味觀的傳統小吃,指的是形似貓耳尖尖薄薄的麵疙搭,配上雞丁、火腿片、香菇、筍子等作料煮成,艷紅的火腿片、碧綠的蔥段、雪白的雞丁相間的湯麵,由於佐料豐富,湯頭非常鮮美,貓耳朵小巧而有彈性,成為知味觀的招牌菜。

貓耳朵與知味觀之間是一段相輔相成的歷史,知味觀創立於1913年,杭州孫怡齊借了150塊大洋,就開了一家點心店,就是後來杭州知名的知味觀,不過,一開始生意不佳,孫怡齊跑到十里洋場的上海,希望能找到做生意的竅門,耗了十幾天盤纏用盡,依然坐困愁城,最後一日到一個窮朋友家吃晚飯,叫了一碗麵疙搭,心神不定地將就吃著,朋友家養的一隻貓在他身上跳上跳下的,他拎著貓的耳朵想把它趕走,卻赫然發覺貓耳小小、薄薄的,瞬間引發了他把麵疙搭與貓耳朵聯想的靈感,於是回導杭州之後,正式命名的「貓耳朵」在知味觀登場,吸引了大批的客人,貓耳朵一戰成名,而知味觀也在杭州站穩地位。

幸福雙
幸福雙讓人光聽名字就覺得是好兆頭,祝福戀人成雙成對。幸福雙是以麵粉作皮,裡面塞著百果料的內餡,百果料是用紅豆(取紅豆相思之意)、蜜棗、桃肉、金桔乾、青梅、杏仁、葡萄乾、糖桂花等作成的,包好後,用模壓成形蒸熟,不管是不是戀人,嘗嘗看就知道!

曹記餛飩
。湖濱路13-14號(靠近南山路)
。11: 00-21: 00
。消費額一碗5元

知道去西湖畔的樓外樓、天外天等高級餐廳吃杭州名菜不稀奇,能找到真正杭州人日常吃的才是真道地,曹記餛飩位於湖濱路上,雖然外表看起來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裡面可是門庭若市,而且乾淨簡潔,廚房與餐廳個隔著玻璃窗,你可以看到廚師穿著白圍裙(遠看是很乾淨的),蒸騰的白煙從大鍋子裡緩緩升起,一看就是平民化的美味。
餛飩
曹記餛飩有三種口味的餛飩,「鮮肉開洋」、「鮮肉火腿」、「菜肉香菇」,皮薄餡多,一咬開餡汁就會泊泊流出,芳香四溢,配料是曹記的獨家秘方,內餡以精肉或豬的瘦夾心肉為主要的素材,加上開洋、芝麻等十餘種配料調製而成,曹記表示這還是他們歷代相傳的湯料配方呢,另一個優點是份量很實在,一大碗公吃下去,你可能要飽到第二天了。


杭州名菜東坡肉
在杭州,幾乎走入任何一家餐館,你都可以點東坡肉,這不稀奇,稀奇的是,東坡肉都長得一樣,可口的程度也幾乎是一樣,這裡可是名滿中國的東坡肉故鄉,即使你對這道料理曾經有何種評論,杭州的東坡肉絕對不能錯過。
相傳這道菜是宋朝文豪蘇東坡的傑作,東坡肉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成就絲毫不遜於蘇東坡的詩詞,因為當時蘇東坡任杭州知事,疏湖築堤,功在地方,得到地方鄉民的推崇,常常有鄉民贈送豬肉、紹興酒給蘇東坡,(記得蘇東坡愛吃肉吧,他說,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蘇東坡令家人烹調成紅燒肉之後再回贈鄉民,美味的東坡肉因此流傳開來。

東坡肉是精選皮薄肉嫩的五花豬肉,放置在密封的砂罐中,放入紹興酒慢慢熬煮,直到酒完全燒乾,杭州的東坡肉是直接把小砂罐端上桌,你可以看到一小方色澤紅艷,脂香四溢的五香肉顫巍巍地佇立在砂罐中央,燒烤得火候剛好的東坡肉是肥瘦均等,層層排列整齊,入口即化,既不過分油膩,也不乾澀。


※ ※ ※ 本文為 何戎 與 熊蓋站 共同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 ※

 








[樓 主] |
發表於:2005-06-25 13:51

  熊蓋站 -> 旅遊資訊

v 最新文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        v 精華文章

               

奇摩搜尋
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

線上收看: 景點即時影像 | 線上查詢: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

    Powered by 熊蓋站  Code © 2005-2017 Plurk Twitter 
讀取秒數Time 0.035319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現在時間是 2024-6-30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