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蓋站 - 首頁

  Plurk Twitter    

» 您尚未 登入註冊 | 說明 | 娛樂中心 | 點歌 | 聊天留言 | 最新 | 精華 | 論壇 | 資訊 | 首頁 | 影音模式

熊蓋站  -> 硬體資訊  -> 【教學】特殊療法 > 從此i7 2600K 再也不藍屏

--> 本頁主題: 【教學】特殊療法 > 從此i7 2600K 再也不藍屏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可列印版本
andy6989


終身成就獎
頭銜:論壇執行長論壇執行長

∷ 職務: 站長 該帥哥目前不在線
∷ 編號: 1
∷ 級別: 天使會員
∷ 發帖: 8098
∷ 威望: 6189
∷ 財富: 36813 蓋幣
∷ 貢獻: 173
∷ 配偶: 單身
∷ 家族: 無門無派
∷ 註冊: 2005-01-30
∷ 上次: 2019-03-27
鮮花(55)
寵物資料

寵物狀態:生存
寵物級別:287 -最終進化-
寵物PK:開(接受挑戰)
HP:7275/7275
MP:674/674
SP:4800/5000
EXP:86%
  【字體: Plurk Twitter 
【本站推薦】:
 【教學】特殊療法 > 從此i7 2600K 再也不藍屏

自架了Sandy Bridge主機以來,超頻使用下莫名藍屏的問題始終解决不了。
跑去各大論壇爬文,好一些人也有這偶爾就藍天的無奈。
我的i7 2600K週期L042A969 軆質不賴。明明衝上5G燒pi燒IBT都過測,
但就過不了平時上網這一關。
試來試去,冬去春來,最近終於有轉機,蠻確定問題應該成歷史了。
不過這裡要報告的特殊療法屬外科手術,並不輕鬆,甚至有點另類。
大家可要有一點點心理準備嘍。其實也還好...
療法的觸發點是因為換B3板子回來後,進行裸測蠻穩的。
裝進機殼後... 哇噢,藍屏又回來了。問題照舊。跟B3不B3沒有關係。
關鍵應該是怎樣裝機。來壟去脈不多扯。直接講作法。

作法分四部份:
1) 機殼內,採用所謂單點接地
2) EFI/BIOS裡,vcore電壓不鎖死,讓它掉壓,turbo加的為主,offset加的為輔(容後解釋)
3) 把CPU散熱器也接地。接主機板的地
4) 祭出 電源濾波器
這裡1234四部份是按照有效性排下來。第一項單點接地最為重點。但四項各有其目的和效用。
以我的P8P67來說,要四個全用上才達到最終低電壓、能超能燒、能睡眠喚醒、周邊隨意開關插拔, 而絕不藍屏當機。
這裡先來一張做成功後4.7G跑LinX加甜甜圈,以免都是文字,不養眼。

(額外話)這裡LinX是掛Linpack 10.3.3.006版本。在win7 SP1下施展Sandy Bridge支援AVX指令組,浮點運算效能增進近一倍。
耗電之高可能是功耗王了。這就靠它來判定高功耗下的穩定性。
另外,低功耗靠單馬跑32M pi來看。
回到主題,先說怎樣加工做單點接地。這個接地指的是接機殼。
機殼內只容電源供應器PSU與金屬機殼電氣相連接。
而其他組件,除了透過供電接線,全部改成它們與機殼相絕緣。
也就是加墊片、加膠帶、加橡膠塊,來做隔離。
所謂其他組件則包括主機板、顯示卡、硬碟、光碟、各式擴充卡、界面卡、硬碟抽取架、和主機板上的I/O檔板。
只要是有金屬外殼、需接電、固定在金屬機殼的組件,都算。
也要特別注意擺放在主機板背面的配合散熱器用的金屬強化背板。
不能讓它碰觸到機殼上的背板。是有一點囉唆。
電源供應器與機殼相連接沒什麼特別要施工的。固定螺絲上了就相連了。
要特別施工的都是為做隔絕的。顯示卡和檔板的隔絕我是墊膠帶。膠帶沿檔板開口內緣貼一圈。
I/O後檔板開口也貼一圈膠帶。因為膠帶夠薄,後檔板仍然可以卡進開口中。
一卷膠帶走江湖。膠帶用polyimide塑膠帶,通常叫耐熱膠帶。呈透明琥珀色。比一般電氣膠帶薄。喜歡用它是因為它耐刺穿、耐磨損、且不留殘膠。
光華的電料行找到3M的。先說了,這個東西不便宜。
用到的材料拍個合照。有剛剛說的耐熱膠帶。有兩種孔徑,一薄一厚的紅色絕緣墊片挑着用。
套了墊片的兩種螺絲。一粗一細的螺紋是組電腦常用的兩種。
另一個,最左邊的螺絲,套了兩塊墊片,是在示範配合間隔銅柱夾住主機板的樣子。

架主機板多是用間隔銅柱。為了替主機板做隔絕,銅柱上要擺絕緣墊片。
但直接擺會把主機板架得太高,違反標準。所以我先將銅柱在螺孔端銼短一公釐,然後將紅色絕緣墊片用強力膠黏在螺孔端。
八顆或九顆銅柱都一樣銼好、裝好墊片後,再裝到背板上。

如只是想作個簡單的,應該直接黏打了孔的膠帶黏兩層在主機板背後八、九個螺絲孔的地。還不至於影嚮架主機板的高度。
但要耐得住螺絲栓緊的壓力。
另一種要準備的固定螺絲是加紅色墊片再加絕緣套筒的。套筒可避免通過螺絲碰觸金屬開孔而通電。
我是備妥一截截的熱縮套管,套在螺絲上就位加熱,套管熱縮後再上紅色墊片。
這雙重絕緣螺絲是用在固定顯卡、擴充卡,檔板,或固定硬碟、光碟等。
下圖中,左邊的一顆,就是有加黑色熱縮套管的。

我機箱裡的碟槽設有免鎖螺絲滑軌。硬碟、SSD和光碟可裝隨附的塑膠支架沿滑軌推到槽內固定。
塑膠支架就直接給它絕緣機制了。有這裝置的就不用再在硬碟上又貼膠帶,又弄絕緣螺絲。
能省下幾道手續也是賺到。

顯示卡與機殼做隔絕。在顯示卡的檔板和檔板架之間,沿開口貼了一圈耐熱膠帶。
螺絲用有紅色墊片再加絕緣套管的。

下圖可以看到各個檔板開口內緣貼了一圈耐熱膠帶。後I/O檔板的大開口那裡也有貼一圈。檔板卡進開口中不是問題。檢查看沒刮穿膠帶。
有沒有注意到,DVI插座離檔板框架一邊靠的很近? 也是要靠那圈膠帶把他們倆隔開。
還有一個容易忽略的是接上LCD面板的DVI插頭時,插頭的金屬壳也是不能碰到檔板框架,否則就破功。

忙到這裡,各組件對地隔絕的工程,也就是四大部分裡第一項要做的,全部做完。
這時為確認無誤,在架好組件還沒連接任何線材之前,先拿三用電表量一量各組件對機殼的電阻。電阻應是無限大才對。
後置I/O插座的鐵壳子都是接到主機板上的地線層。所以拿三用電表量這些小鐵壳對機殼的電阻,做好隔絕後,應是無限大才對。
要的話,可以來一個馬上復原的check古:其中一個絕緣螺絲如換回原來標準螺絲,用電表量I/O的小鐵壳對機殼,電阻應是回到零。
再重置絕緣墊片螺絲後,電阻又回到無限大。
接下來,該電源供應器上場。確認電源供應器固定在機殼上了。
(電源線千萬要拔掉!! 搞電的東西,永遠是安全第一)
這時接上電源供應器的ATX12V供電線到主機板。電表量測,我們的I/O小鐵壳對機殼的電阻應該是零。
這是靠PSU做單點接地應有的測試現像。
測好後,ATX12V供電線暫時先拔開。再來把顯卡、硬碟等供電線材逐一接上。接一個、測一個。
組件的金屬外壳對機殼,一樣是在接線之前應是無限大電阻。供電線接了之後,才量到零電阻。
反之,隔絕工程如有缺陷的話,不管有接線或沒接線,都是會量到零電阻。
這就要找出缺陷,哪裡在暗通款曲了。講到這裡,快完了,快完了,有大半了。嘻。
勞力工作告一個段落。連接線材都接妥。別忘了RAM和尊貴的U。
U的散熱器也接到主機板的地端了。繼續要開始第二部份的勞心工作。來,開機!
(散熱器接地的作法,容等一下再仔細說。)
EFI方便抓圖看BIOS。下圖是Asus P8P67 BIOS內的進階模式。
關於超頻的諸多設定,論壇都有提到過。就不多說了。
僅止於點出這裡用的一些關鍵設定。
LLC設Medium。

石頭的P67 Load-line Calibration設成Medium。得到的VDroop掉壓會比較大。
咦?有沒有弄錯。會想說超頻不都是應該設LLC High或Ultra High嗎? 既VDroop Low嗎?
想以前在焢肉的P965主板上硬改來對付vdroop,這下怎麼回去用降壓大的選項,
而不是用不降壓、甚或增壓的選項呢?
個人認為近來有多相電源加持的LLC,越來越能勝任超頻時都兼顧到減少功耗與增大穩定性的雙重要求了。
除非是在做極限超頻而當然不侷功耗,否則講求實用超頻,是可以看看讓仙蒂掉壓來用,仍能嫵媚到蝦米地步。
設Offset電壓。
即然不是極限超頻,哪就不要把vcore定死。而是盡可能按照原VRM規範來處理。
用"零"offset就是按原規範的設定,把offset設定為Auto就是等效於"零".
超倍頻只要不超過規範的TurboBoost倍頻太多,"零"offset就夠用了。
問題是,我們是要超過TurboBoost規範的倍頻很多很多。所以呢?
所以offset電壓必需比零再多設一點。多一點就好了。只要夠涵蓋進出TurboBoost高倍頻的一些不穩定性就好。
我從offset定為 +0.005開始試,來到+0.010後有一個星期都很穩。
於是再加一格,定在+0.015 用。

哪麼超TurboBoost倍頻所需要的電壓哪裡來呢?
想當然爾的,超TurboBoost倍頻電壓就由TurboBoost模式下的參數選項來給。
如圖,附加Turbo電壓設到0.048。給4.7G用。

再強調一下:之前還沒做這加穩工程前,跑pi、跑IBT、prime等等的出不出錯,
跟平常會不會藍屏好像是獨立無關的.
還有還有,除非電壓設到很高,跑IBT 20圈都過的設定下,過一天,說不定第一圈都可能又會出錯。
但現在不同了。
現在的話,pi、IBT、prime95、重新恢復它們的權威性。
它們一定要過。電壓沒到位,或RAM參數太緊,而造成它們跑出錯誤,不用多久,一定藍屏。
調到它們過的話,就是過了。也不藍屏了。本來嘛...
又,圖中最後一項是主層電流限制(什麼叫首選平面,我還黃金地段附車房哩, )。限電流需設到比功耗瓦數除以vcore電壓再高一些,好讓突發電流不被卡到。185瓦除以vcore是1.4伏的話,得132安。我設150安培。
BIOS設定並非一定要用Offset電壓少、Turbo電壓多的方式。
當然也可以試試反過來分配。我是看到結果電壓在跑馬時衝到更高。溫度也是。
散熱器接地和電源濾波器等一下繼續講。這裡先看看全部完工後的跑馬圖,調劑一下。
這些圖都是跑4.7G。BIOS內電壓等等的設定就是之前講的。
單馬跑1M pi得7.940秒。AIDA記錄電壓最高maximum來到1.280.

單馬跑32M pi得7分19.188秒。低功耗的穩定度用這個測。這段時間裡,最高電壓來到1.328.

八匹馬跑32M pi,得12分21.157秒。最高電壓1.368.
處理器最高功耗來到109.5瓦.

八匹馬跑IBT用Maximum Ram跑。先不開監測讓它去衝。到十五圈時才開AIDA和CPUZ做記錄。不受監測軟體羈絆之下有67~68GFlops. 最高電壓1.368. 倒是沒比跑pi高。
功耗上去了。來到120.6瓦。

四匹馬跑LinX. 用AVX, 有125~130GFlops.
在十四圈時開監測。GFlops掉一些,仍維持110以上。結束二十圈前,最高電壓1.376,功耗maximum到149瓦。溫度達84度。

好。回來說後兩部份工程。
老習慣,我們就避開不談CPU散熱器要接地又是哪裡生出來的idea.有必要接地嗎。
看圖說故事。

圖內是自製CPU散熱器接地線。電線兩頭接了端子。
有彈簧的是利民塔型散熱器的磅力加壓螺絲。電線一頭的端子接這加壓螺絲。
另一頭的端子要接到主機板+銅柱。
要用到之前說的加了絕緣紅墊片和熱縮套管的螺絲來固定。
目的是把散熱器連接到主機板的地端,同時不會通電到機殼,而仍能固定主機板。
所以,散熱器接地是接到主機板的地端。這跟第一部份講的單點接地指的接機殼是不同的。
這一點等一下會再提到。
特製接地線接到主機板的接地點,我選ATX12V插座附近的螺孔來充當這個接地點。
這張圖是螺孔還沒上螺絲前的樣子。可以看到背後的絕緣紅墊片跟剉短的間隔銅柱已經就定位。

上螺絲。端子會接觸繞螺孔一圈的裸錫。這圈裸錫做好就是通綫路板內層的地線層。
現下主機板螺孔都是這幅模樣。

上磅力加壓螺絲的樣子。特製接地線的另一個端子看來是穩穩的被夾在彈簧下。
CPU散熱器接地做好啦。

三用電表要不要發揮一下?散熱器還沒接地之前,也就是一般原來的樣子,
散熱器對主機板的地端(裸錫處,或I/O插座小鐵壳)是半導電的。
沒錯,就是CPU裡矽這個半導體正在做半導的動作。
拿三用電表來量,CPU銅壳對I/O小鐵壳約有500歐姆到600歐姆左右的電阻值。
不是零,也不是無限大。
(註:五百多歐姆是我量到我家仙蒂蔀莉姬的阻值。)
在接好我們特製散熱器接地線後,拿電表量就應該量到金屬散熱器對I/O小鐵壳是零電阻了。
LOTES牌的CPU座的金屬部份對I/O小鐵壳也是應該量到零電阻。OK,完工。
啊不過,如果還沒把這特製線接到主機板前,也就是一般原來的樣子,
就先量到散熱器對I/O小鐵壳是零電阻,那代表散熱器的強化背板,
在主機板下面,碰到主機背板或機殼啦。
那就變成散熱器與機殼有電氣相連。
這個要改。
一般如果主機背板沒開大孔的話,
-也只有最近為方便置換散熱器設計的機殼會有背板開大孔-
散熱器的強化背板是會碰到主機背板的。我的就碰到了。
也許對以前的CPU無傷,但這裡單點接地的作法是不容許任何組件隨便碰到其他金屬的。
尤其不該讓CPU去碰。對處理器的穩定操作是很傷的。
解法簡單。一卷膠帶走江湖嘛。我在主機背板上貼了一層夠面積的單層膠帶,
強化背板就被隔開了。那當然是要在置放主機板之前先弄的。
有必要把散熱器接地嗎?這是甚麼道理呢?答案很簡單> 1)YES! 2)不知!
唯一擠得出來的可能理由是斗大的散熱器可能容易撿拾到雜訊,
也不容易釋放電荷,會不會影嚮矽晶的運作。
把它接地就給矽晶背一個固定下來的零電壓,因此就穩定了?
為此爬過文,這方面的專利還真不少。
看到直接講CPU散熱器接地的,有幾篇是首富公司的。蠻好玩的。
哪..剩下最後是電源濾波器。這個比較無所謂了。
把前面三個做到,這目標幾乎百分百達成,百分百穩定。
牆上電源的狀況其實應該不關仙蒂的事。這裡只是為完整交待,所以還是看圖..

我用的是這個機絲。裡面有PSU裡常見的瀘波電感、電容、防突波二極體,
還有尋常少見的一個用作隔絕的變壓器。
這變壓器並不變壓,但隔絕高頻雜訊的能力是有開出spec來滴。
老實說,這是生平第一次拿這個東西跟電腦湊熱鬧。是什麼狀況?
我家裡的AC電源佈線大概不是很優。網路線又拉很遠。
不接網路線好好的,一接上就要等藍天白雲降臨了。
我猜是跟家裡牆壁電源地線沒拉好有關。又地線嗎? 甚麼時候換天線來講好不好...
尾巴來一張4.8G跑LinX.瞧瞧那個最高溫度記到...發了發了!

工作間。金錢豹趴在桌下。

機箱: 視博通 金錢豹 (電源前置,體積夠小,方便帶來帶去)
主機板: 華碩 P8P67 (供電相位夠多,固態鋁電容+積層電容,有人認為是頻寬最高、內阻最低的不二組合)
處理器: i7 2600K (週期L042A969 不貴不貴,雖然那時店家惜售,多要我伍佰)
散熱器: 利民 Ultra-120 Extreme (眼睛看向那個Archon)
散熱膏: Antec Formula 7 (跟AS5溫度沒差。不用比了。室溫變得比它們都多)
處理器風扇: ADDA AD1212UB 金標12cm 2500rpm PWM (該靜的時候靜,該吵的時候吵)
顯示卡: 技嘉 HD6850 (新出就購入,不久就送修,回來是新的,新的超能超)
記憶體: 芝奇 F3-12800CL7-2GBRM x2
(就是替芝奇在美國打下i7一片江山的傳奇神兵.回饋鄉親一下嘛)
(林董公開說過,CAS# Write Latency多加一個cycle.這招很神。我從7加到8來用.讚呀!)
電源: 海韻 X-560 (聽說那個風扇是會轉的。還沒見過。也許它在生產線上曾經轉過兩下。)
儲存:
C槽, Intel X25-V G2 40GB
D槽, WD 2500AAKS
E槽, iCute iSwap 203 硬碟抽取盒
G槽, Intel 320 G3 80GB
R槽, Toshiba-Samsung CDDVDW SN-S083B
面板: 三星 F2380


※ ※ ※ 本文為 andy6989 與 熊蓋站 共同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 ※

 



≡熊蓋站管理團隊≡--共勉之--



[樓 主] |
發表於:2011-05-19 05:34

  熊蓋站 -> 硬體資訊

v 最新文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        v 精華文章

               

奇摩搜尋
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

線上收看: 景點即時影像 | 線上查詢: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

    Powered by 熊蓋站  Code © 2005-2017 Plurk Twitter 
讀取秒數Time 0.012871 second(s),query:4 Gzip enabled
   現在時間是 2024-11-30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