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蓋站 - 首頁

  Plurk Twitter    

» 您尚未 登入註冊 | 說明 | 娛樂中心 | 點歌 | 聊天留言 | 最新 | 精華 | 論壇 | 資訊 | 首頁 | 影音模式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熊蓋站 (http://localhost/phpwind//index.php)
--  聊天哈啦 (http://localhost/phpwind//thread.php?fid=7)
--  時事新聞 (http://localhost/phpwind//thread.php?fid=113&page=6)
--  【轉帖】台灣環境問題知多少 (http://localhost/phpwind//read.php?fid=113&tid=1886)


--  作者:b92501086
--  發佈時間:2005 03 29 11:11 AM

--  【轉帖】台灣環境問題知多少


台灣的自然環境,正追隨著歐美先進工業國家過去200年來的開發過程,以驚人的速度
在消失之中。河川中、上游兩岸,密佈著高冷蔬菜、高山茶園、果樹…等農場,中海拔
的造林、開路,都已非常嚴重地破壞集水區的生態環境。低海拔山區的住宅、廟宇、檳
榔、菜園…等,更是迫使眾多具有特色的生態及生物,面臨棲地消失,物種瀕危或滅絕
的壓力!
                                                   
                                                   
人工造林取代天然林對土地造成的傷害
                                                   
植物對水土保持,除了使雨水不會直接沖刷地表外,由於植物的根系能夠抓住土壤,水
分經過土壤和植物本身的吸收,再慢慢蒸散釋放,所以能夠在森林中不斷循環,不致直
接進入河床。
 
但如果是像高爾夫球場的草生地或人工造林地,水土保持的功能就遠不如天然林。草生
地只能減緩雨水對土地的衝擊,但是因為根系淺薄,對土壤及水分的留存有限,大雨降
下,依舊容易造成洪水和土壤流失,破壞下游水域生態系的平衡。人工造林地則因為不
是當地原生樹種,適應性較差,加上人工造林常為了容易管理多為純林,林相單純容易
引起病蟲害。天然林因為是適地生長,林相渾然天成組成複雜,不但能自行對抗外來的環境壓力,其於水土保持的功能,都不是人工造林所能營造的。
                                                   
                                                   
                                                   
農業上山對土地造成的傷害
                                                   
原來位在平原地區的農地,經常為了因應工業、住宅的需求而變更使用,導致農業用地
不足,解決的方法就是往山區開發;另一方面是,生長在較冷涼地區的植物,因生長較
慢而含有較多的糖分,廣受消費者的喜愛。因此,森林開始變成農地,首當其衝的是,
地表裸露容易引起土石流、山崩等災害;其次,農業上山連帶污染也上山,包括肥料、
農藥、農家的污染一再深入山區。
                                                   
而農業的污染,或是直接隨著雨水的沖刷,進入溪流,引起水質惡化;或是滲透到土壤
中,沿著地下水路,同樣會進入溪流,而這些惡化的水質,不僅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
也將進入水庫成為人類的飲用水,最終仍是危害到人類自身的安全。
 
                                                   
                                                   
海岸溼地生態系的消失  
                                                   
過去一般人對於海岸地區、溼地環境等,都視同荒廢地,基於地盡其利的觀念,經常成
為財團企業覬覦的地點,以填海造陸的方式開發成為海岸工業區。
                                                   
事實上,這些海岸環境,不論是海岸溼地、河口溼地、河岸溼地,都是生產力極高的特
殊生態系,不只供養各種溼地鳥類的覓食,更重要的是它們是經濟漁業的孵育場所,溼
地的消失直接造成魚群的減少,漁獲量降低。同時,這些地區因為地勢低窪,在水量較
大的颱風、豪雨季節,可以成為環境災害的緩衝區。填土之後,地勢改變,自然會造成
鄰近一些原本不會淹水的地區,反而成了替代的浸水區。
 
                                                   
山坡地超限利用的惡果
                                                   
台灣地少人稠,平原地區寸土寸金,許多住宅建築逐漸向山區擴張。都市、鄉鎮邊緣的
山坡地幾乎都是超限利用,不僅造成地表裸露,水土保持不良,大面積整地的結果,更
破壞了地層的原有結構,尤其台灣的地質年紀很輕,山勢陡峭,容易崩塌,加上處於地
震帶上,先天上就是不利開發的條件,一但有外力干擾,一定雪上加霜,土石滑落、崩
塌等災害頻傳,不僅直接造成自然環境的消失,同時更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居住安全。
 
                                                   
                                                   
產業東移的迷思
                                                   
台灣東半部過去因為交通不便,開發較遲,因此保留了相當多的自然資源,然而工業化
的腳步已經逐漸進入這塊台灣最後的淨土。工業化進入花蓮、台東,是否真的能夠永續發展東台灣,目前尚無定論,但是工業化所造成的污染,及對土地資源的傷害,卻是可
以預期的,而且是無法回復的損失。所以,產業東移究竟是繁榮地方還是飲鴆止渴?我
們是否更需要,由土地特色所發展出來的產業,例如:觀光、漁業、農業……等,應該
是一個值得大家嚴肅思考的問題。
                                                   
                                                   
                                                   
結語
                                                   
事實上,台灣生態環境的問題,林林總總,大至欠缺完整的國土規劃,保護區的設置,
研究資料的不足,環境教育的偏頗,小至野溪整治工程的不當,行水區的過度利用,綠
化政策欠缺生態考量……等,不勝枚舉。
                                                   
所有的問題,看似千頭萬緒,但總歸是環境生態教育的不足,當人們不了解自然環境的
價值、不了解土地的潛能、不了解地域性生態特色的重要時,開發行為自然而然只會著
眼在短期的經濟利益。近三十年來的「開發建設」,所造成的自然環境的消失,改變土
地結構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而這樣的社會成本一直被政府單位和開發單位所忽略,
而由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國人一起在承擔。
                                                   
目前的根本之道,是落實環境生態教育,深入民眾日常生活,則任何土地的開發利用、
經營管理,必須要受到當地居民的監督與管理,而不再只是一味的追求個人收益。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林俶圭>


v 最新文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        v 精華文章

               

奇摩搜尋
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

線上收看: 景點即時影像 | 線上查詢: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

    Powered by 熊蓋站  Code © 2005-2017 Plurk Twitter 
讀取秒數Time 0.010142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現在時間是 2024-11-30 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