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蓋站 - 首頁

  Plurk Twitter    

» 您尚未 登入註冊 | 說明 | 娛樂中心 | 點歌 | 聊天留言 | 最新 | 精華 | 論壇 | 資訊 | 首頁 | 影音模式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熊蓋站 (http://localhost/phpwind//index.php)
--  寵物園地 (http://localhost/phpwind//thread.php?fid=118&page=1)
--  【轉貼】台灣的鳥類有那些是面臨絕種的鳥 (http://localhost/phpwind//read.php?fid=118&tid=19585)


--  作者:何戎
--  發佈時間:2006 01 15 2:08 PM

--  【轉貼】台灣的鳥類有那些是面臨絕種的鳥




在上屆台灣數鳥的調查中,在回報的160種鳥類中,有幾種由於棲息地的被破壞或是由於人們的過度捕獵,造成族群數目的減少,將要瀕臨絕種,要是不再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育與維護,它們即將消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以下便是這些鳥類的基本介紹,希望您多認識牠。



黑面琵鷺 [極危]



俗名:獵飛

英名:Black-Faced Spoon-bill

學名:Platalea minor

繁殖於亞洲東部,每年冬天由北朝鮮南經中國遷至東南亞、台灣、菲律賓、香港等處越冬。在台灣約於十月可見其蹤,四、五月亦有時可見。在台灣的七股、曾文溪口、宜蘭、關渡、大肚溪口,都可以看見。目前全世界約有2/3族群數的黑面琵鷺以台灣作為遷徙中繼站。群體覓食,以河口淺灘、溼地、廢棄魚塭中的魚類為食。

 
藍腹鷴 [危]



俗名:紅腳仔、華雞

英名:Swinhoes's Blue Pheasant

學名:Lophura swinhoii

生長在台灣山區海拔 300 ~ 2200 公尺,原始闊葉林及混雜林底層的藍腹鷴,是「紅皮書」所列的極端稀少鳥類,同時也是台灣特有種。通常於晨昏出沒於林終小徑,夜棲於樹幹之上,以植物果實、昆蟲、蚯蚓為主食。雄鳥的體色為泛著金屬光澤的藍色,雌鳥則為淡紅棕色。由於棲息地的減少與過度捕獵,造成數量銳減。雖然政府已明令禁獵,然而山區中的公路、果園、農場持續開發,還是直接地威脅他們的生存。若能對其棲息地加以規劃與保留,應有助於藍賦鷴種族生命的延續。

 
帝雉 [極危]



俗名:黑長尾雉、帝雞

英名:Mikado Pheasent  

學名:Syrmaticus mikado

帝雉棲息於高山,海拔約 1000~3000 公尺之間的原始林或針葉林的底層,以植物果實、幼芽及昆蟲為主食。由於棲息地遭人為開發與破壞,並加上人類與自然天敵的捕獵,造成生存壓力。目前帝雉已被列為「紅皮書」中的世界稀有種,如能選擇適當的地區設立保護區,並盡快恢復其原有生態環境,相信以其強盛的繁殖力,應該可以讓帝雉重現於山林之中。

 
白眉燕鷗 [危]



俗名:白眉

英名:Bridled Tem

學名:Sterna anaetheta

由於眼上方有一明顯白色橫條,故有白眉之稱。白眉燕鷗通常以熱帶或亞熱帶的島嶼為棲息地,以海中的魚類及軟體動物為主食。二十世紀初,在台灣北部的棉花嶼及澎湖諸島皆可見其蹤,但在近四十年以來,由於人為開發所致,台灣目前唯一可見白眉燕鷗的地方,只剩下澎湖的無人島貓嶼。但是漁民經常趁捕魚之便,上島去撿拾鳥蛋,且國軍一度以此地為射擊靶場,這些活動都成為白眉燕鷗生存的極大壓力。這個玄武岩構成的小島∼貓嶼,已在 1991 年被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希望能使白眉燕鷗及其他在島上棲息的鳥類,能有不受干擾的空間,在此地繁衍不息。


v 最新文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        v 精華文章

               

奇摩搜尋
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

線上收看: 景點即時影像 | 線上查詢: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

    Powered by 熊蓋站  Code © 2005-2017 Plurk Twitter 
讀取秒數Time 0.034306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現在時間是 2024-6-30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