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蓋站 - 首頁

  Plurk Twitter    

» 您尚未 登入註冊 | 說明 | 娛樂中心 | 點歌 | 聊天留言 | 最新 | 精華 | 論壇 | 資訊 | 首頁 | 影音模式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熊蓋站 (http://localhost/phpwind//index.php)
--  金融理財 (http://localhost/phpwind//thread.php?fid=192&page=2)
--  母以子貴 大陸子公司變台灣金雞母 (http://localhost/phpwind//read.php?fid=192&tid=25257)


--  作者:NICO
--  發佈時間:2006 03 3 11:37 AM

--  母以子貴 大陸子公司變台灣金雞母


母以子貴 大陸子公司變台灣金雞母

 

【中時電子報 】



彭漣漪/專題報導
隨著台灣企業營運重心向大陸傾斜,台商大陸子公司角色愈來愈重要,不僅包辦製造活動,更因為營運能力增強,可以從大陸獨立接單、發貨,逐漸成為台灣母集團獲利的金雞母。對布局較早的傳統產業,這種情勢更是明顯。

根據證交所最新資料,二○○五年截至第三季的統計,台灣上市上櫃公司中,共有十五家大陸投資獲利佔母公司稅前獲利的比例超過百分之百;也就是說,從帳面上看,台灣母公司賺的錢完全來自大陸子公司貢獻。

15家公司獲利 完全來自大陸

此外,大陸子公司的獲利貢獻超過台灣母公司、也就是貢獻獲利過半的,則有六十一家,佔所有投資大陸上市櫃公司家數近一成。其中以可成在大陸獲利每股貢獻達九.二七元,占母公司稅前獲利九十三.五%,表現最亮眼。

由於許多台商赴大陸投資經過第三地層層轉投資,這項統計數字並無法完整呈現台商在大陸獲利的情形。此外,從財務報表中可以發現,還有廿二家上市櫃公司在大陸是賺錢的,在台灣卻是虧損累累。這些公司包括華映、興達、櫻花、楠梓電、燿華、合正等。

大陸子公司獲利為母公司獲利排名第一的是華通(生產印刷電路板),大陸投資損益佔母公司稅前損益的比例高達七七一%,第二名為晟銘電(生產電腦準系統、機殼),大陸子公司獲利為母公司的六倍,第三名佳鼎(生產印刷電路板),大陸子公司獲利為母公司四.六倍(。

根據法人圈分析,華通大陸子公司獲利為母公司七.七倍,主要因為大陸人工成本便宜,而台灣母公司由於製造覆晶基板這個新產品,三年來累計虧損高達七十億台幣,所以華通已連續三年都虧損,直到去年第四季才轉虧為盈。

以產能而言,華通台灣比大陸是六:四,但大陸子公司每季都賺,比起台灣連年賠錢的表現漂亮很多;也因此,大陸投資損益佔母公司稅前損益的比例才會如此高。

若比較稅前每股盈餘(EPS)貢獻絕對值,第一名為可成科技,大陸子公司獲利貢獻九.二七元,佔可成總獲利九三.五%;第二名玉晶光電,大陸貢獻五.八八元,佔三八.九五%;第三名瑞儀光電,大陸貢獻三.七二元,佔五六.三一%。這些數字傳達的訊息是,大陸子公司獲利百分比愈高的公司營運重心愈偏向大陸,愈依賴大陸。

「這是因為我們的客戶都外移到大陸,可成為了就地服務,也必須跟著客戶走,」可成一位主管表示,經營大陸多年來,大陸子公司營運能力增強,直接接單、大陸交貨的比例也愈來愈高。

愈來愈多企業 營運重心西移

許多人擔心,這是否表示台灣企業核心業務逐漸被大陸取代?台商賺的錢都流向大陸不回來了?台灣企業根基被掏空?……勤業眾信執業會計師施景彬強調,這現象不能單純從表象解讀為「如果不是大陸子公司,台灣母公司就賠錢了」,詳細分析企業營運行為和財務報表資訊呈現特性後,比較健康的方式是解讀為,愈來愈多台灣企業的營運重心已偏向大陸,但這是企業營運國際化必然的結果,「就把台商在大陸的子公司當做是在高雄的工廠,最後的獲利還是要算回母公司的帳。」

企業營運重心向大陸傾斜是個進行式,可以預見,大陸子公司成為台灣金雞母的比例還會再提高。以鴻海為例,二○○二年前三季,鴻海大陸投資獲利佔母公司稅前獲利的比例是十六.七四%,到二○○五年前三季,這項比例增為近四成。而鴻海不是特例,檢視上市上櫃科技業營運狀況,普遍都有這種情形。同一期間,生產電線電纜的華新麗華的大陸投資獲利佔母公司稅前獲利的比例也從一.二六%,暴增為一一四%。

傳產耕耘已久 情勢尤其明顯

傳統產業由於到大陸投資時間較早,相關效應發酵更快。這六十一家公司中,有七分之五是早一波到大陸耕耘已久的傳統產業,只有七分之二是高科技公司。

而台商大陸子公司實力逐步加強,賺錢能力大增後,講話當然就比母公司大聲。

台灣上市櫃公司家數超過一千兩百家,有投資大陸的約為七成,截至去年第三季的統計,以大陸投資獲利除以母公司稅前獲利的數字來看,有六十一家超過五十%,佔有投資大陸的上市櫃公司一成左右。

這真是政府的兩難。從企業的角度想,為追求成長、獲利,全球化佈局是必要做法,將大陸視為製造中心,留在台灣的運作則轉型提升為研發、管理、財務中心,並朝供應鏈附加價值更高的兩端發展,是提升競爭力唯一道路。但從政治面思考,有意識型態上之痛,從社會面思考,則有弱勢群體生計之慮;政治、社會、經濟三方面,有時必然產生取捨選擇的掙扎。

獲利能力外移 台灣還剩什麼?

然而,經濟實力畢竟一個國家永續發展、民生樂利的關鍵,大家關心的是:產業外移到一定程度之後,不只是工廠外移、人員外移、重心外移、資金外移,萬一連獲利能力和實力都開始外移,那台灣還剩下什麼?

是呀..
台灣還剩下什麼?
沒有文化..
沒有血統..
沒有品質..沒有價值..
大概只會剩貧窮與衝突吧..


v 最新文章        熊蓋站為自由討論論壇,所有個人行為或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        v 精華文章

               

奇摩搜尋
完全比對 模糊比對

線上收看: 景點即時影像 | 線上查詢: 火車時刻表最上方

    Powered by 熊蓋站  Code © 2005-2017 Plurk Twitter 
讀取秒數Time 0.024571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現在時間是 2024-11-30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