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目前廣泛應用空氣力學的車輛,非高性能跑車與競賽車輛莫屬,各位認為這些車輛的風阻係數很低嗎?其實不然,以 Ferrari 360 Modena 為例其風阻係數高達 0.34,而 80 年代中期的 Le Mans C 組原型賽車的風阻係數高達 0.53,四只輪胎外露的 F-1 賽車的風阻係數更高達 1.0 以上。
對於這些長時間以高速行駛的車輛,如何讓車身更貼近地面,才是最重要的課題。當車速超過 200 km/h 以上時,高速通過車底的氣流有可能對於車身產生上抬的力量,所以若是空氣力學設計不良,就有可能導致車身不穩甚至失控的情形發生。以活生生的量產車為例,Audi TT 的前衛外型相當有設計感,但是在空氣力學上就不怎麼出色了,在 1999 年 5 月在歐洲銷售至今,已經發生多起翻車意外,由於 TT 的車體造型在車尾的下壓力不足,所以事故都是在高速彎道進行煞車時而發生,因此 Audi 原廠在新款車的車尾加裝一片小尾翼,來增加高速行駛的車尾下壓力。也因此許多高性能超級跑車,都會加裝大型尾翼來增加高速穩定性,這樣一來風阻係數當然高出不少。
再舉一個驚世駭俗的例子,1999 年的 Le Mans 賽事中,Mercedes CLR 賽車演出精彩的後空翻,其中一部甚至飛過三層樓高的大樹,堪稱近年來最精彩的飛車表演,我們先來看一看 CLR 的側面曲線,水滴型機翼車身造型的確經過精密的設計,大型尾翼當然是標準配備,這些超級賽車的車底都包覆的相當平整,而離地高更是相當低,用意就是減低地面效應 ( 氣流通過車底抬起車身 ),然而車尾下方的繞流器都會呈現上揚的情形,搭配大型尾翼可以形成極大的下壓力,這股力量倒底有多大呢?以 Ferrari 360 Modena 為例,利用優異的底盤擾流設計,在時速 290 km/h 時,可產生 181 kg 的下壓力,相當神奇吧!但是這與賽車比起來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以 1991 年的 Mercades C291 C 組原型賽車為例,同樣在 290 km/h 的高速下,卻足以產生 2267 kg 的驚人下壓力,整部賽車可說是吸著地走,然而正面阻力也有 453 kg,這樣的風阻係數當然會很高,但是車身卻能相當穩定,這些賽車身上的大尾翼與空力套件可不是好看而已,但是 CLR 為何會發生慘劇呢?由於 Le Mans 屬於高速賽道而且地勢起伏,時速超越 250 km/h 再遇上高速起伏時,車輛瞬間被推離地面,這時又由於車體的前後下壓力分配不均,而且其車體與機翼的造型類似,只要角度一偏離,就像飛機起飛一樣,驚人的 2000 kg 下壓力頓時成為上抬力,讓只有 900 kg 的 CLR 輕易飛上 10 公尺高的天空,可見空氣力學的調整對於賽車具有極大的關鍵。